只在前院走走過場,就讓蘇培盛端去四福晉院里分派下去。
四大爺那潔癖癥犯起來連他親爹都嫌棄。
年瑤月還是頭一回吃御膳,有些激動的慢慢回味口中的八寶鴨肉。
唔…怎么感覺味道怪怪的!還不如府里的廚子。
唔…她想吐,總感覺鴨肉帶著一股子不新鮮的餿味!難怪四爺不讓她吃呢!嗚嗚嗚!
這可是御膳啊!
就算長毛生蛆也要含淚咽下,否則就是大不敬之罪。
年瑤月含著眼淚咽下御膳,然后灌了好幾口花茶,但總感覺嘴里還有一股子餿味。
難怪四爺從來不給她吃御膳呢,太難吃了。
心情郁悶的回到院里,就聞到一陣勾人的菜香。
她看見四爺挽著袖子從小廚房里走出來,手里還端著一盤涼拌肘花片和蒜香小排骨。
都是她喜歡吃的菜,年瑤月吸著鼻子乖乖的跟在四大爺身后。
“御膳好吃?”胤禛看著年氏一臉郁結,就知道她吃過御膳了。
“不好吃..萬歲爺日日吃這種飯菜,龍體該怎么受得了啊~”
年瑤月簡直都要哭出來了,這毫無滋味令人反胃的東西真的是御膳嗎?
說好的珍饈美食呢?童話里果然都是騙人的!
“呦,年主兒啊,這宮里的御膳哪兒能頂的上咱王府里的名廚啊,宮里的御膳都是只能讓菜等人,而不能人等菜。”
蘇培盛開始叨叨御膳的規矩。
按照祖宗規矩,宮中一天能夠稱得上飯的,只有“早膳“和“晚膳“兩次。
為了不讓萬歲爺等菜,御膳房的廚師們在早上的時候,就會把飯菜全部提前做好。
然后放在爐子上面加熱保溫,可是這樣子燉了半天的食物又有什么好吃的呢?
因為放置久了只會讓菜品難以下咽,其次,大部分菜在長時間保溫后,其自身營養物質和口味都會大打折扣。
所以很多御膳都是看上去不錯,但真正的味道卻不跟恭維。
給皇帝做飯,最重要的是規矩與安全,口味反倒不是最重要的。
給皇帝做飯的人,根本不是什么各地精挑細選的高手名廚,而是內務府下屬的包衣奴才“廚戶”,祖輩流傳在宮中御膳房就職。
和明朝的醫戶制度有些類似,御廚大部分都是旗人,這些旗人御廚也是世襲制的,老子是御廚,兒子孫子也會進宮給皇帝做飯。
管你會不會做飯呢,這可是世襲的鐵飯碗。
他們雖然也有一些拿手絕活,但與宮外的南北大廚們比起來,并不見得高明。
出于安全考慮,宮外的高手名廚,是很少有機會給皇上做飯燒菜的。
御廚們做飯的菜單,也是按照宮中代代傳承的固定菜單。
因為這些菜單都已經過幾代人的實踐檢驗,無論口味還是安全性,都四平八穩最為穩妥,有一個顯著特點是古老而無變化。
因為御廚們的宗旨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很少去嘗試開發什么新口味新菜式新食材。
免得因口味不合皇帝心意或者讓皇帝肚子不舒服,惹上麻煩。
皇帝的御膳從烹制到上桌,還要經過一個冗長繁瑣的過程。
通常由外膳房做好,用挑盒送到內膳房,再從內膳房送到皇帝制定的傳膳地點。
內膳房備有專用的保溫工具“炭箱”,上面是一塊鐵板,鐵板下面是燒紅的木炭,做好的菜需要放到滾燙的鐵板上蓋上蓋子,再送交皇帝。
再鮮美可口的飯菜,出鍋后再在炭箱中烘烤多時,端到皇帝面前時也就失其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