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瑤月掰著指頭在認真的算賬。
胤禛無奈的扶額,如今年氏掌家,大于五千兩銀子的開銷都必須說明用處。
三萬兩對于尋常百姓家來說,也許能吃好幾輩子。
可對于沒有金錢觀念的皇族來說,卻是捉襟見肘。
于是蘇培盛發現爺竟然改了從前一貫喜歡主動買單和動不動就包下全場的習慣。
爺如今甚至連吃個茶葉蛋,也知道問問價格了。
因為爺終于發現他竟然當了好多年冤大頭。
從前在宮里的時候,御膳房那些黑心肝御廚們吹的天花亂墜,愣是把一個普普通通的茶葉蛋給吹到三兩銀子一個。
要知道鴻賓樓的大紅袍茶葉蛋也才一兩銀子一個呢。
而路邊味道純正的茶葉蛋,三個銅板頂天了。
實在不是年瑤月喜歡摳門,一想起今后康熙爺丟給四爺的爛攤子,年瑤月就覺得糟心。
為了給四爺存錢,不讓四爺活活累死在奏折堆里,這些年來,年瑤月就卯足勁涉獵所有能賺錢的行當。
雖然不說富可敵國,但在四爺登基的時候,拿出個幾千萬兩銀子還是綽綽有余的。
“你那么窮,還是算了吧!”年瑤月揶揄的看向四爺。
她看見四大爺耷拉著腦袋,手里緊緊捏著荷包,里頭裝著他這個月的全部零花錢呢。
這男人從前都不屑將錢帶著,如今卻稀罕的將銀票疊起來,放在荷包里藏著了。
話鋒一轉,年瑤月忽然伸手戳了戳四爺的大腦門笑道:“還是我來給吧,每人給一百一十八兩銀子。”
“哎呦,奴才多謝爺,多謝年主兒。”蘇培盛笑的眼睛瞇成縫了,剛才還擔心年氏摳摳搜搜的不肯給呢。
“哼..”胤禛弱弱的哼一聲,雖然有媳婦管家是好事,可年氏愈發的摳門了,從前是不管他大手大腳花錢的。
若是從前,他隨便買一件哥窯筆洗都要好幾萬兩,一個月去兩三回琉璃廠,少說也要花費七八萬兩銀子,還沒算上應酬的開銷。
“爺,張廷玉大人來消息了。”蘇培盛將火漆密折呈到王爺面前。
大年初一就來密折,是什么大事?
四爺要辦正事,年瑤月乖巧的從四爺懷里離開。
她坐在一旁吃糕點,忽然聽見四爺輕笑一聲。
“怎么了?”她好奇的拿過放在桌上的奏折,神情漸漸凝重。
“爺,你聽我解釋..”年瑤月咬著嘴唇,忐忑的說道。
“不必解釋!”胤禛大手一撈,將年氏擁入懷中。
“只要你覺得開心,有何不可?”胤禛滿不在乎的說道。
“可我要給張廷玉大人解釋解釋,我真的不是奸商啊!事情是這樣的!”
年瑤月開始對四爺解釋她的商行為何涉獵賑災米糧的買賣。
大清朝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天災,朝廷派發的賑災銀子下撥到地方。
大清律例,官府賑災的稀粥必須以粥勺插在粥鍋里能立而不倒才算合格。
可實際上經過層層盤剝,百姓們能喝上稀粥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