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軍的中軍大寨中響起銅鑼聲的時候,趙桓已然帶著報**悄悄來到了水邊,見到了等候多時的李寶等兩百水手。
“辛苦李將軍!咱們這就速速上船,去偷襲梁山水寨!李將軍雖然沒有親自上陣殺敵,這一功也非同小可!”
“全靠殿下提攜!”
面對趙桓的夸贊,李寶竟然不驕不躁,實屬難得,的確有大將之風。
時間緊急,趙桓只是匆匆與李寶說了幾句,3000報**便已登船完畢,在李寶的帶領下順著蘆葦蕩向梁山水寨而去。
梁山有旱路有水路。
旱路分東西。西邊易守難攻、比較險峻,上面筑了三道關卡,歷來都是梁山的防御之重,盧俊義便是從西邊旱路悄悄殺出。
東邊旱路幾乎直壁,更是險惡,上面只有一關,但只要守住,任它多少人也攻不過去。這是劉光世和宋江的戰場。
水路的防御則嗯比較松馳。
由于朝廷屢次圍剿梁山不勝,周圍的大小船只包括漁船在內幾乎全部被損耗了個干凈,梁山泊內外只有梁山水軍有船,自然也就不會有人從水路攻打梁山。
即便有船只從外地調入,也會立刻被涼山的少探所發現。
所以梁山的水寨本身防御得就不好,再加上宋江并不重視,梁山水寨就基本上只是用來停靠船只。
更何況,今天水軍頭領幾乎都去了濟州城,精銳水軍也都隨宋江去了東邊埋伏,幾座水寨差不多都已經空了。
行軍打仗,有時候固有的優勢偏偏容易被強大的敵人利用,進而變成了致命的漏洞,兵法高手常常精于此道。
趙桓作為一個熟讀兵書戰策的人,自然也不陌生,所以梁山的水寨就成了趙桓一直盯著的突破口。
200只船融入在黑夜中,只要不發出聲音,岸上的人發覺不了;但水寨內有火光,潛伏在船上的人反而有了明確的目標。
在距離岸邊五六丈的時候,為了防止船靠岸時發出聲響,200名熟識水性的水手偷偷從水中潛到岸上,打昏了這座水寨五六個放哨的水兵,確定岸邊再也沒有梁山的人,李寶從懷里掏出油布,取出火折子在夜空中畫了幾個圓。
“李寶得手了!”
趙桓看到那個紅點興奮起來,小聲向史文恭和蘇定下達了命令,200只船悄悄靠了岸,3000報**立刻像幽靈一般圍住了水寨。
水寨內只有200人在看守,只蘇定自己帶著1000軍士便輕松解決,而趙桓、史文恭、李寶三個則帶著剩余的2000報**毫不停頓,繞過水寨直奔梁山旱三關背后。
梁山上留守的人再弱,趙桓估摸著也得有兩三萬人;梁山再小,也不是3000報**就能完全控制得住的。
必須得大軍前來!
這大軍,就是那三萬被濟州城那邊“調虎離山”的大隊人馬,濟州城號炮一響,張叔夜、徐京、王文德、楊溫、李從吉、項元鎮等人帶著三萬軍便沿著旱路直奔梁山旱三關。
在宋江準備在東關里應外合圍住官軍的時候,他們也正開始在西邊里應外合拿下梁山的旱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