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助提起紀山五虎贊不絕口,這是他半生積聚的人才,又親自培養多年,耗費了許多心血。
現在由趙桓接手,他自然希望五人能有個好前程。
趙桓當然明白他的意思,笑道:“放心,師兄!我自從成為監國以來,對士族十分苛刻,士族對我也頗有怨言,如今我正是缺人才的時候,他們又是你培養出來的,我自然不會虧待!”
李助笑笑,沒有說話。
“師兄,上次我給你說過請你做大宋總監察,東京那邊軍統司還等著師兄赴任呢!”
“李助遵命!”
李助沒有再推辭,很干脆地接受了。
“至于李懹他們,如今正是戰時,暫且從軍吧,日后看資質和功勞再行分派。”
“一切由殿下做主!”
“師兄還是稱呼我為師弟吧……”
“公是公,私是私,不可混淆!”
趙桓無奈,也沒再堅持,轉身對白十二道:“小師兄,你志向何在?”
白十二想了想,搖了搖頭:“我劍法還沒練成,又對功名沒什么興趣,我也不知道!”
“暫且在皇宮練劍如何?日后想去哪里了,跟九師兄或者我說即可。”
“行!我聽你的!”
趙桓看著對面兩個人,露出了燦爛的微笑。
他終于有點理解梁山那種江湖義氣了,有時候臭味相投的萍水相逢者,的確比勾心斗角的親兄弟讓人舒心的多。
劉慧娘等人看著趙桓安然無恙走了回來,懸著的心終于紛紛落了地。
“以后大家都是一家人,莫要再分彼此!”
趙桓開心地笑道,與李助一起相互把雙方的人馬都介紹了一遍。
袁朗是一個英武精神的青年,背上十字插花背著兩支粗壯的水磨煉鋼撾,莊重肅穆,十足十的高手風范,讓趙桓一見傾心。
馬勥、馬勁是兩個蜂腰乍背、強壯敏捷的大漢,一個用雙鉤,一個用雙刀,威風凜凜。
滕戣、滕戡則是兩個腰粗數圍、魁梧得像兩座小山的胡須大漢,一個用三尖兩刃刀,一個用虎眼竹節鞭,勇猛非凡。
相反的是,李懹卻是一個清秀的人物,雖然稱不上風流倜儻,但也是一表人才,英氣中帶著一股儒雅,顯然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
最讓趙桓記憶深刻的是李懹馬鞍上掛著的書袋,那書袋乃是熟牛皮所做,磨的油光锃亮,而里面裝的竟然是大宋欽定的武經七書,讓趙桓對他刮目相看!
第一印象來看,紀山軍確實沒一個掉鏈子的,個頂個的英雄好漢!人才!
當然,紀山軍對東京八十萬教頭王進、勇猛稱霸西軍的高寵、淮西猛將上官義、劉以敬、柳元等人的名頭也是如雷貫耳,雙方惺惺相惜,氣氛倒也和諧。
唯一的例外就是縻貹了。
英雄相會,氣氛是何等的激動人心,連軍士們都看得熱血沸騰,爭相談論自己傾慕的對象。
偏偏縻貹冷眼旁觀。
這讓趙桓頗為頭疼,縻貹這廝不僅十分難抓,而且還十分難招降,剛才趙桓、李助、上官義、劉以敬四個人輪流勸說,縻貹都默然不語,氣得滕戡都想給他一刀。
“再怎么厲害的人物,不肯降也對我們毫無用處,不如讓我一把火燒了吧?”
寇烕也忍耐不住,向趙桓請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