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軍大將折可存,副將折彥質、折彥野、折顏文;
種師道、種師中、姚古、劉延慶、劉仲武等將各自另編,且都歸屬于天武軍。
神武軍——副帥李彥仙、朱武,分為重甲步兵一軍、騎兵五軍、步兵四軍、鐵甲車軍一軍、鐵火雷軍一軍——
重甲步兵主將石寶,副將劉赟;
騎兵第一軍主將方杰、副將楊再興,騎兵第二軍主將盧俊義、副將秦明,騎兵第三軍主將史文恭、副將索超,騎兵第四軍主將花榮、副將楊志,騎兵第五軍主將關勝、副將孫立;
步兵第一軍主將王寅、副將徐寧,步兵第二軍主將上官義、副將雷橫,步兵第三軍主將劉以敬、副將欒廷玉,步兵第四軍主將林沖,副將暫缺;
鐵甲車軍主將龐萬春,副將雷炯、計稷;
鐵火雷軍大將魏定國、凌震。
天威軍(海軍):總帥、總督、國士蕭嘉穗,大將李俊、張橫、張順、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呂師囊、童威、童猛、穆春、鄭天壽、單廷圭,以及非石碣人員葉春。
龍衛軍(駐守東京城與皇宮):總帥楊存中,外城防御主將賀從龍,副將韓滔、彭玘、陳達、楊春、龔旺、丁得孫;內城防御主將方天定,副將李忠、李云,以及非石碣人員劉廣;皇宮防御大將孫新、顧大嫂、宋萬、杜遷、郁保四。
御前親兵衛隊:方百花、劉慧娘、宿金娘、陳麗卿、呂方、郭盛。
……
這份名單,總的來說有三個明顯特征:
第一,為了提升李助、李綱、聞煥章、蕭嘉穗、陳箍桶、許貫忠的威信,直接把他們定位成了太師、太傅、太保、太宰、太尉、總督這樣的最高銜。這也說明了在趙桓心中,六人有些無法比擬的地位。
第二,猛將集中在神武、天武兩軍,而這兩支大軍是前線的主力,說明現在趙桓注重攻擊而不是防御。換句話說,大宋今后的戰略要從被動防御逐漸過渡到主動攻擊。
第三,守衛東京的兩個主將賀從龍、方天定,以及趙桓的御前親兵衛隊主將方百花,都是從江南來的,這說明趙桓對江南人才的重視和信賴,也足以讓江南那些非石碣人員徹底放下心來。
趙桓囑咐道:“這份名單立刻執行,但不能傳出去,尤其是不能讓敵國知曉。”
眾人各自莊重應諾,之后許貫忠道:“陛下,臣還有一言,不得不說!”
“貫忠請說!”
“我大宋軍士的戰力之所以很弱,是因為大宋百年來的重文抑武政策的結果,軍士拼死立了功,功勞往往被掛在了文官統帥的頭上,晉升之路被阻,因此無人愿意立功,導致戰力越來越差,聲望也越來越差,甚至出現了‘好漢不當兵、好鐵不捻釘’之類的話。以臣所見,大宋要快速提升軍士戰力,必須要確保將士們在前線奮戰的目標明確、沒有后顧之憂、且能收獲相應的榮譽才可。”
趙桓聞聽,當即心下一震,暗罵自己糊涂,這么大的事竟然沒想到,幸虧有了許貫忠提醒,不然今后大宋的兵將無論怎么練都只能是事半功倍。
“貫忠所言甚是,朕差點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