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想說,朕不分例外把牽涉到前線軍士和太學生家眷的案子全部從縣令那里收走,會出現很多讓當地官府難辦的事,對吧?”趙桓直接說道。
“臣正是此意!”
趙桓搖了搖頭:“不這么辦不行啊!普通百姓哪里能斗得過縣里的官吏?朕不一刀切,這項命令早晚會被縣官縣吏們玩兒壞!”
浦文英默然。
其他人也若有所思,在心里頻頻點頭。
他他們幾乎都是來自基層,自然知道基層官員們那些翻手云覆手雨的手段,不一刀切,還真有可能很快變成一紙空文。
想了想,浦文英還是沒有放棄:“陛下還是要想辦法提前杜絕。”
趙桓一愣,浦文英的堅持,證明他對這件事抱有很大憂慮,同樣說明這件事本身極有可能出現極大不妥。
這可是一個能預測未來的奇才。
趙桓想了想,道:“如果給各位國士監督審問權,或者五名以上縣令公審且必須全票通過才算數,這樣可以嗎?”
浦文英仔細想了想,道:“如果再加一條:審判結果必須將士或者太學生知情并認可后才能執行,那就基本上萬無一失了!”
“好!就這么辦!”
趙桓立刻拍板。浦文英這句話可謂是雙方兼顧,即可讓軍士和太學生們安心拼命或者讀書,也不至于導致這些人的家屬犯了法而使當地官府無奈的局面發生,畢竟拉攏周邊四個縣令公審還是很容易辦到的。
……
眾人離開皇宮之后,各盡其責。
對于許貫忠和李彥仙來說,揀選優秀士卒組建神武軍就成了重中之重,他們必須派遣神武軍中的大將到各軍中按照名冊親自挑選合格的人;另外,也要向各州縣分配募兵任務,軍統內司也要通過報紙把今后軍士和太學生的優秀待遇廣告天下,相關的人都在有節奏地推進自己的事項。
紫宸殿,剛剛從遼國返回的耿南仲、張邦昌、李邦彥三人正在面見趙桓;趙桓的左右兩邊,劉慧娘和陳麗卿形影不離地守護著,她們兩個現在與趙桓同作同休。
練兵、守護內宮、保護朱璉朱璇的事,現在由方百花和宿紅裳負責,她們不必經常跟隨趙桓。
“官家!恭喜官家不費一兵一卒收復江南,此功昭昭日月,自已比擬三皇五帝的德行!”
三人恭恭敬敬地一拜,先拍了個大大的馬匹。
趙桓聽著有些膩味,但又不想打消臣子的積極性,所以臉上還得裝出笑容來。
他饒有興趣地看著下面的三人,笑道:“三位愛卿不辭勞苦遠赴遼國,一片赤心全是為了大宋和朕,朕心里明白!此去還順利否?耶律延禧怎么說?”
耶律延禧?
一個月前官家還稱呼一句天祚帝呢,這就變成耶律延禧了,果然江山穩固了底氣就足。
三人心里開始揣度趙桓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