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哥答:“宋國西軍恐有陰謀!”
“可有破解之法?”
“有!雙方互派使者盯住對方的十萬大軍離開,直到遼國。如此一來,宋國無論有什么陰謀我大夏都無需懼怕!”
李乾順又思慮良久,對李察哥說道:“先不說遼國答應的河套草原,就算為了我大夏的存亡,援遼抗金也勢在必行!宋國既然主動愿意解除我大夏的后顧之憂,大夏可以把鐵鷂子、步跋子等精銳十萬軍全部調出入遼!察哥,這十萬人你親自統帥!”
“是!”
“還有,告訴宋使,雙方各派遣五十名使者監督,省得宋國以次充好,暗中把西軍留下來!”
“是!臣等現在就去通告遼使和宋使!”
……
由于軍情緊急,宋使、遼使、西夏國主李乾順三方共同決定,第二天一早西夏派遣出由李察哥親自統帥的包括鐵鷂子、步跋子等在內精銳十萬人,宋國派出由種師道、折彥質、折可存、楊惟中、姚古統帥的包括五萬西軍在內的十萬關西精銳,立刻奔赴遼國。為了避免雙方行軍摩擦,西夏軍的行軍路線為長城以北,宋軍的行軍路線為黃河北岸。
為了互相監督,宋夏雙方將各派五十名使者到對方的軍隊中監督行軍,直到抵達遼國境內。
宋夏的“慷慨好義”,當場就把遼使感動得痛哭流涕,半個時辰后就帶著西夏的國書回了遼國,而方肥也帶著五十名夏使回了慶州,分散在宋軍各營;同時西軍也派了五十名軍士入西夏監視。
慶州,天武第六將軍府。
這里是種師道原來的經略府,趙桓登基后,大宋軍政改制,取消了經略使等職位,種師道、種師中為代表的種家軍被編為天武軍第六軍,折彥質、折可存、折彥野、折彥文為代表的折家軍被編為天武第五軍,楊惟忠、劉仲武被編為天武第七軍,姚古、姚平仲、劉延慶被編為天武第八軍;其他西軍名將以及五萬西軍精銳也都在這四軍之中。
昨天的時候,方肥帶著趙桓的密旨來到慶州,召集第五軍主將折彥質、第七軍主將楊惟中、第八軍主將姚古來慶州,商議軍國大事;隨后方肥出使西夏,他們都在慶州等候消息。
“各位將軍,西夏已經答應了,明天一早,西夏十萬精銳將在我大宋使者的監視下前往遼國,各位將軍同樣也要前往遼國。陛下的意思是,絕對不能使金人踏進長城一步!”
方肥略顯激動地說道。
“關西這里,明天起就交給白虎軍了!各位將軍也不必擔心,岳鵬舉雖然年少,但文武雙全,老成持重,必然不會丟了關西一寸土地。”
種師道皺眉道:“陛下的打算,真的不能告訴我們么?說實話,白虎軍自來關西,雖然練兵很勤奮,但畢竟沒有見過血,而西夏可是還有幾十萬大軍,種某實在有些不放心!”
方肥笑道:“種帥的擔心方肥明白,但陛下有令,各軍只需知曉自己的軍令即可,完成使命之后才會接到新的軍令。四位大帥的軍令就是援遼抗金,不使金人踏入長城半步;等金人退兵之后,死守長城!僅此而已!”
“陛下答應,此戰過后,四軍的番號永久保留,由四家將門下一代名將繼承;但如果哪一家沒了像樣的繼承人,軍隊主將會換別的人;各位將軍此戰的功勞加上以前的功勞,會在戰后定爵。大宋今后賞罰分明,諸位請勿疑!”
“我等不敢!愿為大宋馬革裹尸,阻擊異族于長城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