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巧合雖然是疑點,但并不能當做推翻證據的關鍵。”何栗耐心地向趙杞講道。
他的經驗比趙杞豐富得太多了,兩人根本就不在一個層級上。
但趙杞的學習精神讓他很欽佩,自從在東京接到圣旨開始,趙杞就開始了研究卷宗和大宋律例,從東京來江南的路上也孜孜不倦地向何栗請教。
而是何栗的耐心,也正是出于要指教他的意思。
趙杞聽了何栗的解釋,苦思良久,最終仍然搖了搖頭。
“我明白何大人的意思,一切依大宋律法而行;但皇兄在東京的時候曾教過我一句話:在任何時候的任何律法,都是不完美的,都是有疏漏的。所以他教我不單要遵循律法,還要把目光緊盯著事情的本質。”
“這件事,雖然按律法來講鐵證如山,但有疑點就是有疑點,如果不管不顧判了曹晟的死罪,等哪天疑點有了證據,難道曹晟還能活過來不成?”
“事關生死,必須謹慎!更何況這件事已經不只是一個人的生死問題了,還關乎到我大宋江山的穩固!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讓那些奸賊的陰謀詭計得逞!”
“這件事,我要再想想,直到所有的疑點消失為止,不然我就常駐在這蘇州城里……”
何栗聞言,也皺了半天的眉頭,最終還是認可了趙杞的主張。
“報!景王殿下,何大人!軍統司的人來了!來了好多的人,還有青龍軍的人馬!”
宿良突然進來稟報,隨后趙杞和何栗便看見外面進來了一大票人,多數都是身穿白色細甲的女兵,簇擁著為首的十幾個男子。
隨后,趙杞便驚得立刻站了起來:看這支女兵衣裝,可都是皇兄的貼身衛隊,難不成皇兄也來了蘇州?
但還不等他開口,趙桓便快步向前,來到了趙杞和何栗的面前:“景王殿下,何大人,我等都是軍統司的,奉官家的皇命前來相助二位!”
趙杞看著眼前的人,總覺得仿佛在哪里見過一般,但左思右想偏偏又想不出來。
或許真是皇兄的手下人,只是匆匆見過一面吧!
他暫且打消了心中的疑慮,看向趙桓的身后:“這些都是何人?”
“頗有來歷!這三位原本都是東京的禁軍將領,受蔡京等人的牽連逃難江湖,如今已然棄暗投明,愿意相助殿下!”
趙桓便讓胡春、程子明、黃魁三人拜見趙杞,趙杞把三人扶起,態度甚是和氣。
趙桓又介紹汪藻等人,趙杞在東京時便早已聽過幾人的大名,此刻聽到趙桓說她們不屈于賊被關在地牢中,心中愈加敬服,也愈加謙和。
最后,趙桓又介紹了鄭居中。
“鄭大人當初被官家貶黜,一怒之下棄官離京,沒想到上了汪伯彥的賊船;如今汪伯彥等人已經逃走,唯獨鄭大人候在莊子里,看見已經存了悔恨之心。景王,蘇州城的案子,或許鄭大人知道的更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