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的語氣并不重,但聲音很洪亮,也很清晰,只要不是坐的太遠都能聽得真真切切。
“只不過,里面所指出的朕的用人準則問題,只是論述了‘用人以賢’的重要性,并不全面。”
“朕要問你們,‘誰賢能就用誰’就一定對嗎?如果是這樣的話,誰能告訴朕,王安石和歐陽修的爭端傷害了那么多人,是兩人不夠賢能嗎?”
趙桓的目光掃過人群,許多人都不自覺地垂下了頭,但仍然有不少人還有著倔強。
趙桓神情莊重地鼓勵道:“不必有所顧忌,今天可能是你們最大的機會,錯過了就沒有了!而且朕答應你們,今天不會有人因言而獲罪,無論你們說出了什么樣的話都不會影響你們今后的認命!”
“小生愿意拋磚引玉!”
趙桓話音剛落,便有一人當即站起,眾人一看,原來是歐陽澈,不禁精神一震。
這是太學生中最敢說話的兩個人之一,而且人品和見識很端正,的確可以代表他們。
只聽歐陽澈道:“無論是王相公還是歐陽相公,其實都是我輩楷模!”
“兩人無論是哪一個,他們的治國之策都能拯救我大宋江山,他們的內心也的的確確是為了我大宋江山著想,絕對可以稱之為賢者中的賢者!”
“而兩人相爭之所以牽連了無數人,關鍵就在于一個‘爭’字——因為兩人堅持的有所不同,所以他們的賢能反而有了相互牽制的地方,使得同時任用兩人的成效還不如只用其中一人。”
“但毫無疑問,即便是兩位相公同時在朝,大宋江山也遠比蔡京為相時清明得多,畢竟爭論有時候最能發現至理!”
歐陽澈說完,對著趙桓一禮坐了下來。
趙桓再次掃視眾人:“還有人要補充嗎?”
無息之后,無人應聲,趙桓點了點頭,開始說道:
“沒有人補充,看來歐陽澈所說完全能代表你們所有人,這也證明了他本人的才能在你們中出類拔萃。”
“朕就說說朕的看法!諸位若有疑問,可隨時打斷朕。”
“剛才朕拿王安石和歐陽修來舉證,是因為他們二人的事例非常典型,但卻不能說他們造成的后果史上最嚴重。”
“對于大宋多數官員和大宋百姓來說,兩人的相爭完全是神仙打架,誤傷了無數人,但被誤傷的那些人只有承受傷害的資格,卻沒有得到補償的公平,這合乎天理嗎?你們有人想過為什么嗎?”
“說實話,朕就想過這個問題!”
“朕認為,這個問題歸根結底,在于天底下根本就沒有、也不會有十全十美的賢者!”
“所有的人,即便是孔孟在世,也都有著各種缺陷,這種缺陷導致他們在處理事務的時候總會出現許多紕漏。”
“或許你們會說出現紕漏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不是的!你們覺得出現紕漏很正常,只是你們習以為常了,而并非代表這些紕漏就應該存在。”
“所以你們看,就像王安石和歐陽修這樣的人,也只是一半賢能,而另一半則顯得十分普通、甚至很多地方還不如一個普通人!”
“他們還真的是不夠賢能!”
“所以,如果朕要像你們所說的‘用人以賢’,無論你們有多么賢能,只要你們不能一直在任不變,都會把大宋江山弄得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