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他手里有這個東西,不缺,再者說,他又沒在前線打仗,也不會考慮這個。
現在是碰到問題了,才想到解決辦法,他也并不清楚**方面居然沒掌握制造簡易防毒面具的技術。
這個技術其實不難,原材料也不難找,替代物也很多。
羅耀盡可能的將材料細化,尤其是可替代的材料,他見過的,都給它寫上,當然,材料的優劣對比也標注了。
雖然羅耀可以通過破譯日軍密電來了解前方戰局,但那畢竟還是比較片面的,而戰區方面匯總過來的消息也更加準確。
因此,羅耀倒也將前線戰局聽了一個七七八八。
總之一句話:戰況很不樂觀。
營田方向,日軍雖然沒能占領營田鎮,但日軍已經登陸,一點一點的擠壓守軍的生存空間。
沒有重炮支援,守軍完全只能用血肉之軀在跟裝備精良的日軍在拼命,戰損比非常高,達到五個**士兵才能拼死一個日軍的比例。
激戰一天下來,95師一個旅兩個團已經傷亡過半了,戰區指揮部急調28軍一個師馳援營田,已經與日軍短兵相接了。
唯一亮點的消息就是,95師搞掉了日軍的舟橋部隊,最接下來的戰局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但是這也激怒了日軍,對營田鎮發起猛烈的攻擊,甚至天上飛機不間斷的對營田陣地進行轟炸。
營田鎮大部分房屋全部炸塌了,若不是百姓大部分提前撤離,傷亡真是巨大。
這樣打下去,營田鎮肯定守不住,那怕是派再多的兵力馳援,那不過是徒增傷亡而已,陣地工事都毀掉了,無遮無擋的,怎么打?
營田失守只是時間問題。
戰區指揮部的這些高參和將軍們都心知肚明,但什么時候失守,或者說守軍能堅持多久,這都還不好說。
也許下一秒,也許還能堅持一兩日,給第15集團軍爭取更多的時間。
一旦日軍占領營田,必定會勻速沿著汨羅江南岸向新市方向運動,切斷第15集團軍南撤之路。
是繼續打,還是撤,戰區司令部這些高參和將軍們似乎爭論不休,
后退湘城決戰,這是薛伯陵早就制定的戰略方針,但是能不能守住湘城,沒有人有把握。
要知道,后退決戰的前提是,逐步抵抗,拖延日軍進攻的步伐,消耗對方的有生力量為前提。
這在開戰幾日,就要往后撤,那日軍氣勢如虹,弄不好一沖之下,整個防線就潰敗了,湘城決戰就成了一句空話了。
這就考驗一個指揮員的定力和決斷了。
所以,很多情況下并非指揮官無能或者蠢,只是他無法權衡得失而做出正確的選擇而已。
薛伯陵現在是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