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點火點事需要準備一些易燃物的,這些動作一般人不會那么敏銳,但如果是日諜就不好說了,他們肯定已經知道一些情況了。
利用和制造混亂,這也是潛伏特工的重要任務之一。
用來“焚城”的點火點基本上都是城內非常重要的設施和工廠,這些是不能落入敵手的,那樣就成了資敵了,要說將整座城市燒成白地,讓數十萬百姓無家可歸,那可能也不是制定這項計劃的人的初衷所在。
但是這件事最終失控了,也就釀成人間慘劇。
這些設施和工廠南門外也有幾處,布莊,油坊和棺材鋪三個點附近都有。
這就很不尋常了。
當然,它們都不是計劃中的點火點,但是很容易被誤判,這才是最關鍵的。
一旦誤判,那后果就相當嚴重了,那種混亂的情況下,日軍即將殺到湘城城下,執行任務的指揮官定力不足,加上內心的恐懼,就想著早燒玩燒,還不如早一點兒一把火燒掉,然后出城逃命算了。
多重因素湊到一起,慘劇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這三個起火點是誘因,成功點燃了城內留下執行“焚城”任務的**官兵的內心的恐懼之火,然后他們又把現實之火點燃了。
布莊被燒后,老板就破產了,他的全部家當在這個布莊上,還欠了一筆外債。
老板一氣之下,跳河自殺了。
留下孤兒寡母的,據說把宅子買了還債,后來也不知道搬到什么地方去了。
至于那伙計,也沒人知道他的情況,只是聽說不并不是湘城本地人,外地來的一個落魄年輕人,老板好心收留。
人也燒死了,還是老板最后給收斂的,不然,連個墳都沒有。
布莊還是燒毀之后的樣子,因為燒死過人,被認為是不祥之地,沒有人要。
這到對羅耀的走訪是一個不小的幫助,一般情況下,這種案子發生一年了,還保留現場的,幾乎不可能。
不過,這也不是原貌了,畢竟身后做過調查的,收尸和清理必然會對現場有所破話。
羅耀看過現場拍攝的照片,再與現實中所見一一對應,還是能夠在腦海里構建當時那個慘烈的情景的。
死過人的地方,自然是有些不一樣的,哪怕是心里因素,都能讓人感覺到不同。
“大哥,大哥我怎么感覺涼颼颼的?”李孚跟著羅耀一路走進來,從前門一直走到后院。
“少了人氣,自然就這種感覺了,有什么值得奇怪的。”羅耀道,住人的地方,必然是有人氣的,也是有溫度的,而不住人的地方,肯定是冰冷的,所以,荒山野嶺某個廢棄房屋內,必然會有一種陰冷的感覺。
一方面是心理因素,還有就是沒有人生活過的煙火氣的原因。
布莊的伙計聽到有人喊“走水”了,才提著煤油燈,驚慌之下,跑去庫房查看,結果被什么東西絆倒了,油燈點燃了布匹,連人帶整個布莊都燒掉了。
這是調查卷宗中所記載。
這里有個問題,那就是伙計都燒死了,怎么知道他是聽到有人喊“走水”了,他才跑出來,到時候后面一些列事情發生呢?
是布莊“走水”,還是其他地方“走水”?
這就涉及到布莊的火是誰點的根本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