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現在大部分都在趙構、趙野、范汭、王襄、趙子崧、翁彥國、何志同、王淵、張深、劉光世、韓世忠等人的控制下,而這些人現在全都聚集在南京應天府觀望。
對于這兩路,這些人,為避免內耗,韓擎準備先以政治手段解決——如果政治手段解決不了,韓擎才會以軍事手段解決。
事實上,韓擎很想以雷霆手段干掉趙構一勞永逸解決內患,然后全力發展和跟金國開戰。
可問題是,趙構他們的兵力太多了,五六十萬,遠遠超過韓擎手上實際控制的兵力。
而且,隨著汴梁城之圍解了,韓擎手上這十幾萬人馬開始捉襟見肘起來——目前,有太多地方需要韓擎派兵了,川陜地區,河北、河東地區,以及韓擎現在最需要占領的黃河以南長江以北這一大片地區,關鍵韓擎要防著金人秋高馬肥之時再次南下,這也是韓擎要吳幵、莫儔、李擢和王倫前去規勸京東東路、京東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的禁軍、廂兵、鄉兵、民兵、忠義民兵前來京師接受朝廷整編的原因之一。
這種情況下,韓擎實在是不想跟這五六十萬宋軍開戰,尤其是在有可能不戰而收其兵的情況下。
基于這個目的,
一方面韓擎用圣旨約束趙構、趙野、范汭、王襄、趙子崧、翁彥國、何志同、王淵、張深、劉光世、韓世忠等人。
另一方面韓擎又以個人的名義(秦檜、孫覿、馬伸等人代筆的)給趙構、趙野、范汭、王襄、趙子崧、翁彥國、何志同、王淵、張深、劉光世、韓世忠等人包括趙構手下的張俊等將及耿南仲、汪伯彥、黃潛善、朱勝非、梁揚祖等臣給信,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們以民族大義為重,又對他們許以高官厚祿,希望他們能帶從屬北歸接受封賞。
以趙構為例,韓擎許諾,只要趙構帶人回來,就將他的老媽、妻妾、四個女兒還給他,還讓趙構同自己一塊輔佐趙諶,兩人齊心協力匡扶趙宋,將來一同還政給趙諶。
在秦檜和孫覿代筆下,韓擎給趙構寫得這封信,可以說是感人心脾、鬼神哭泣,將一位赤膽忠心的大宋孤臣刻畫得淋淋盡致,且表達出來了希望跟趙構攜手共治天下匡扶趙宋的美好愿望,如果趙構也是一赤膽忠心之人,肯定會連夜帶著從屬回到京師與韓擎一塊輔佐他侄子趙諶。
可以說,韓擎算是給足了南京那些人臺階、封賞、希望,大有韓公吐哺之意。
這些信寫好了之后,韓擎命人一信數封,然后分別派可靠之人前去應天府將這些信分別交給趙構、趙野、范汭、王襄、趙子崧、翁彥國、何志同、王淵、張深、劉光世、韓世忠張俊、耿南仲、汪伯彥、黃潛善、朱勝非、梁揚祖、韓世忠、楊沂中等人。
至于第七條“解散大都督府”,就沒什么可說的了,無非是為了名正言順和趁機提拔一些人、增加一些機構。
而第八條“土地暫時收為國有,暫時實施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政策”后世上點年紀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雖說這個政策后來有一定的爭義,但不可否認,在某一階段,這個政策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對促進農業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再說,韓擎也不是一直實施這個政策,就是先以這個政策過度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