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今天做的不是根雕,而是折扇。”
“折扇,這可是文人墨客的最愛啊!”
“這不是都過了夏天,還做扇子干嘛?”
“這扇子可是有點說道哦,夏老師,講講唄!”
……
看到大家的議論紛紛,夏杰點了點頭:“不錯,咱們華夏做折扇歷史悠久,其中的門門道道更是數不勝數,而扇骨的材質、扇面的材質和設計,決定了折扇的價值。”
“折扇,初名腰扇,濫觴于漢末,曾是王公大人的寵物。晉代,腰扇又稱為疊扇,當時成為上流社會男女通用的驅暑器具。”
夏杰向大家普及折扇是從何時開始在華夏流傳的。
“夏老師上歷史課了,兄弟們不多學點以后怎么出去裝逼。”
“的確,古裝劇里,能用折扇的都是英俊瀟灑的大少爺。”
“畢竟夏老師都說了,是上流社會經常使用的。古裝劇里能用折扇的,肯定非富即貴啊。”
“公子王孫把扇搖,看著逼格特別高啊!”
“‘何事秋風悲畫扇’,在古詩詞之中,折扇也經常會出現呢。”
“這么具有風格的手工藝術品,看來今天是一定要好好學一學了。”
大部分的觀眾,顯然對于折扇都十分感興趣。
然而,彈幕之中,依舊有觀眾無法理解折扇在華夏歷史上,為何能夠成為王公貴族的寵兒,對著夏杰提出了自己質疑的地方。
“為什么一個破玩意,能夠變成古代流行的玩意兒啊?要是是用來扇風消暑的話,蒲扇豈不是更加便宜且實用,而且耐久性更好一些。”
夏杰看到后正色說道:“我確實沒辦法承認折扇是流行的,畢竟在引風納涼方面的作用,遠不如蒲扇直截了當。”
“但無論團扇,還是折扇,都是在實用基礎上更進一步,是對生活美化的裝點。”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必然會遺忘折扇的時代,折扇之被重新拾起,已脫離其扇風的本意,而變成某種完全情緒化或者表示文化的東西。”
“在今天,折扇已成為華夏的折扇。是華夏古風的代表物件之一。”
“因此,大家若是僅僅只是從實用性的角度考慮的話,折扇確實應該被時代所淘汰了。但是從生活情調的角度上來說,折扇依舊具有其存在的意義。”
然而,夏杰的話,讓喜歡挑刺的觀眾又嚷嚷起來。
“我覺得折扇其實很普通啊,真要說的話還不如佩劍。起碼佩劍還能夠防身。而不像折扇似的,最多只能體現一下身份,并沒有其他的用處。”
“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古代并不像是古裝劇那樣,俠客佩劍,只有文人才佩帶折扇。”
“很多地方,都不允許佩劍,并不是每個民眾,都簇擁著佩劍的俠客。對于他們而言,佩劍的不一定是俠客,也可能是劊子手。”夏杰做出了回應。
“夏老師,沒必要跟這個杠精多費口舌了!”
“我覺得他就是來故意找茬的,讓管理把他的賬號給禁言了吧。”
“居然敢來華夏第一手藝人的直播間找麻煩?”
“喂,快閉嘴吧,別丟人顯眼了。”
“你那點強詞奪理的彈幕,看著真讓人惡心!”
“杠精滾出去!”
……
直播間觀眾們紛紛看不下去了,對著那位提出質疑的觀眾言誅筆伐。
“大家請不要生氣,也不要針對這一位觀眾。我的直播間永遠歡迎大家來討論,提出自己的疑問和想法,互相交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