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春筍’這一個詞語源于古代,應該就是因為咱們古代還沒有積攢下來豐富的經驗,所以找不到冬筍在哪。”
見到有觀眾還是沒有辦法理解“春筍”和“冬筍”的區別,認為古人是找不到冬筍,才只是描繪了春筍,夏杰對那位觀眾解釋道。
“其實,‘雨后春筍’這一個詞語,并不是古人找不到冬筍。而是因為冬筍是竹在冬季生長于地下的嫩莖。如果采摘冬筍的話,會影響到竹子的繁殖。”
“春筍已經出土了,采摘的時候注意一些,不要傷害到竹鞭、鞭根和鞭芽,而挖筍后立即覆土填平筍穴,也保證了一片竹林不會受到更大的傷害。”
“而冬筍不一樣。冬筍埋在土里很深,要是挖掘了,難免會傷害到竹鞭、鞭根和鞭芽。古人的生產力并沒有現在這么強,所以只會選擇春筍進行采摘。”
夏杰耐心的一番解釋,讓那位觀眾也明白了自己思想上的誤區。
“多虧百科杰,不然我還真的小瞧了古人的智慧呢。”
“嘖嘖,百科杰又給咱們上了一課,更加了解竹筍了。”
“妥了妥了,掌握了一個冷門的小知識。等到下次和同事吃竹筍的時候,可以拿出來說一說,指不定美女同事就對我豐富的知識面動心了!”
“別考慮什么美女同事了,辦公室戀愛絕對行不通。”
“這有什么不行的,只要兩個人相愛,其中一個換份工作不就完事了。”
……
看著觀眾們聊著聊著就開始轉移話風,夏杰臉上掛著微笑,繼續給大家講解春筍和冬筍的區別。
“其實,春筍和冬筍的區別還有一個地方:春筍的外形是屬于纖細長的,冬筍相對于春筍而言就顯得短粗矮胖,春筍的外皮是綠色偏紫的。”
“而冬筍的外皮是深褐色,大家可以通過觀察竹筍的外皮,知道自己買的究竟是春筍,還是冬筍。”
“此外,從營養價值來說,春筍的營養價值更高,因為春筍屬于嫩芽,營養處于旺盛期間,肉質鮮嫩,所以也被稱為‘山八珍’,而冬筍肉質稍微硬一些,口感上會更脆。”
“噢,難怪我說超市里的竹筍,外皮總是會有一些不一樣。我還以為是品種不同呢。”
“原來季節不同,外皮和形狀也完全不一樣啊。”
“嗯,竹筍燒肉味道好極了,我一個人能吃一大盆!”
……
在直播間議論紛紛中,夏杰接著補充道:“就像是咱們平日里見到最多的雞蛋一樣,就是雞在成長過程之中,不同的姿態。”
“在還未孵化的時候,小雞還是在蛋殼里的胚胎,但是一旦孵化之后,胚胎以及蛋殼之中的營養,就會變成小雞了。”
“而冬筍和春筍在形狀和外皮上邊的區別,也可以這么理解。”
隨著夏杰這么一解釋,能夠理解的觀眾就更多了。
“有意思,又一次感受到了大自然奇妙的一面。”
“百科杰不僅僅懂得多,還擅長講課。本來我還半懂半不懂的,換種說法,我現在全明白了。”
“其實我本來也明白的,但是還是百科杰的說法更加生動形象一些。”
“夏老師,真的不考慮找一個高校兼職,專門給大家上生物課么?”
“你覺得要是杰哥去當老師,他能教這么多的東西,難道真的不會讓其他的老師全都失業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