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既然如此,咱們繼續談一談色彩這塊。”
夏杰對著直播間的觀眾們說道。
“加油,一鼓作氣!”
一位觀眾很直接,給夏杰送上一發超級火箭,上邊就備注了“一鼓作氣”四個字,仿佛像是在表示決心一樣。
經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小插曲之后,夏杰給直播間的觀眾們繼續講解關于木板年畫的色彩。
“年畫的傳統色彩,有五六種顏色,基本有紅、綠、黃、桃紅和紫,有的還有一塊淡墨版。紫色也叫青蓮或者藍。印刷的時候根據畫面可能需要增添顏色。”
“比如印《姜太公》、《張仙送子》之類的神像時,必須再加兩塊嵌紫,這是專門印衣紋的紫色。要符合咱們華夏仙人在書籍之中高深莫測的形象。”
夏杰剛剛介紹完,便有觀眾十分積極地回應道:“這個我知道,紫色象征著神秘。畢竟仙人的形象,也符合紫色的特點。”
“除了神秘,紫色還象征著高貴呢。要不怎么有著‘紫氣東來’的說法,不就是象征著高貴的東方嗎。”
“哈哈,‘紫氣東來’可不是你這么理解的。不過這位朋友的理解也挺有意思的,高貴的東方,說的就是咱們的華夏。”
屏幕前的觀眾們,一見到夏杰提到自己熟悉的東西,一個個是踴躍發言起來。
見到大家如此熱情積極,夏杰點了點頭,微笑著說道:“關于紫色,大家自己理解就好。其實我說的也只是從古至今,前輩們在年畫上邊關于‘仙人’這個形象上的做法罷了。”
“傳統手藝包容性很強的,大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喜好選擇。”
夏杰說完之后,屏幕前的觀眾們對于色彩,也開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夏老師,我對色彩的選擇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因為年畫的發揮空間比較小,所以關于色彩濃淡的選擇,是不是很死板呢?”有一位觀眾對著夏杰詢問道。
看著這一位觀眾提出的問題,夏杰笑了笑,開始回答道。
“不能說很死板,只能說咱們的前輩們,找到了更加合適的選擇。”
“在濃淡上,紫色最重,紅綠黃也要重一點,桃紅輕一點,淡墨最輕。這種配色法,叫‘四重兩輕’。”
“這種色彩搭配出來的年畫,非常有節奏,明快又協調。這種搭配,使得制作的年畫構圖飽滿,不悶不沉。”
“行內有言“青間紫,不如死”,這說的就是青、紫色放在一起容易造成視覺上的沉悶感,讓人感到畫面壓抑,不喜慶。”
夏杰的回答,讓提問的觀眾不由得發出了感嘆:“看來,是我的視野太狹隘了。咱們華夏的木板年畫流傳了這么多年,經過這么多代人的改良,肯定已經有了一個完美的配色體系了。不得不感慨古人們的智慧。”
“這話差一點兒意思嘍。”
夏杰搖了搖頭說道:“過去,印制年畫的顏色都是買現成的,除了黑色。煙煤買回來,合上面漿,搗成糊,發酵沉淀,一個月以后就可以用。想用時,搗一塊出來,開水一沖,馬上能刷版。”
“到了近代,都是墨汁。常用黑色、紫色、黃色、綠色、大紅、桃紅;深綠、淡黃、青蓮或藍、淡墨等,比起過去方便太多了。”
“這個配色體系,也是近代才漸漸改良的。不能夠完全說是古人們的智慧,而忽略了咱們近代技術上邊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