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之多的元素,難怪當時的皇帝如此重視‘瓷母’,要是我的話,肯定天天抱著這個寶貝睡覺了。”
在直播間觀眾們閑談的時候,夏杰已經完成了釉下彩的雕刻。
“雕刻的時候,把花留下,把底剔除,這樣子能夠減少瓷瓶的破損率。要是反過來使用貼花手法的話,反而會讓瓷瓶更加容易破損。”
夏杰說完,開始朝著雕刻好的地方上釉。
只見他手中的毛筆好似通靈了一般,在瓷瓶上肆意游走著,絲毫沒有一點兒僵硬和緩慢,仿佛龍入汪洋大海一般。
“咱們要分清楚高溫釉的地方,也就是設計圖上的這些部分。”
畫了片刻,夏杰拿起設計圖,給屏幕前的觀眾們指明需要高溫燒制的地方,接著說道:“這些釉都要經過高溫的氧化還原,上之前的顏色和燒完的顏色會大不相同。”
“因為咱們需要上釉的地方太多了,不能夠再像是之前一樣大面積的上釉,而是只能耐心地一點一點用手上釉。”
“如果是一點一點上釉的話,可以更好的控制上釉的厚度。每種釉的上的多少,上的薄厚并不相同,但這些需要高溫燒制的釉,大多數要上的很厚。”
在夏杰上釉的過程之中,因為出現了相似的顏色,頓時讓屏幕前的觀眾有了一些疑惑。
“手藝杰,你為什么在兩個不同的地方,上了顏色相同的釉啊?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不是強調了‘各種’么,要是用相同顏色的釉,完成度豈不是會大大降低?”
夏杰雖然還在專心上釉,但是早已經習慣心分二用的他,自然也能夠看到觀眾提出來的問題。
“咱們等會是要把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放入高溫當中的,這些釉你現在看起來顏色相近,等到高溫燒制之后,立刻就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顏色。我之前在制作瓷器的時候說過這個問題,要是對此還有疑惑的話,有空可以回頭看一看。”
“就像是這個霽藍和鈞紅,燒制之前都是灰黑色,鈞紅會偏淡點,然而在燒制之后,就會變成一個藍一個紅了。”
夏杰說完之后,釉色也已經上完了。
上釉完畢之后,夏杰將瓷瓶放入了火窯之中。
“其實咱們這一次選擇的幾種高溫釉,是相對好燒的了。大多數屬于溫度可以稍微低一些,并且高點影響也不大的,還原要求的不是那么高的。”
“其中,稍微難點的就是鈞紅了,要燒制出漂亮艷麗的紅色,則是需要特別注意才行。”
“還有茶葉末釉,這種釉所要求的溫度偏高,并且燒成區間很窄,溫度正負差五攝氏度都不一樣。”
夏杰朝著屏幕前的觀眾們列舉了幾個需要一定技巧才能夠燒制得好的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