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長江看著面前用木材所制成的十只石鼓,滿是皺紋的手輕輕撫摸著,感受著上邊雕刻好了的銘文。
這些可都是歷史上的文字,是華夏文明在歷史長河之中留下的印記。
夏長江也到了這個年紀,感受著上邊的文字,仿佛自己也進入了當年那一個有些蠻荒,但是更加淳樸的時代。
“爺爺,我來看您了。”
夏杰在院子之中,對著正在思考的夏長江喊道。
聞言,夏長江也從思緒當中回過神來,看著院子外邊的夏杰,回應道:“是小杰啊,快進來吧,正好來看一看我仿制的石鼓。”
夏杰走進院子,站在夏長江旁邊,欣賞著爺爺親手雕刻的石鼓。
“爺爺,你連上邊的銘文都雕刻得如此清晰,確實花費了不少心思啊。”夏杰欣賞了一陣之后,不由得感嘆道。
“這些可都是咱們華夏文明留下來的精神財富,自然是要用心雕刻的。”
夏長江摸了摸下巴,對著夏杰詢問道:“對了小杰,你知不知道上邊這些銘文,究竟是表達了什么意思呢?”
聽到夏長江的問題,夏杰有些詫異,回應道:“爺爺,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解讀出來的玩意兒,這東西就算讓考古學家來了,都還需要一段時間研究呢。”
“噢噢,這樣啊,我還以為只有我看不懂呢。就是有些可惜,自己親手做出來的東西,想要好好研究研究,但是卻看不明白。”
夏長江有些惋惜的說道。
然而,夏長江的惋惜并沒有持續多久,便隨著夏杰接下來的話,煙消云散:“爺爺,一般人確實難以解讀,但是我仔細看了看,這種字體有點兒類似篆書,雖然不是每一個字都能夠看明白,但是還是能夠解讀出大半部分含義的。”
夏杰并沒有夸大其詞,畢竟他還是一個精通國畫和書法的藝術大師,對于華夏的字體,自然十分熟悉。
“那實在是太好了,趕緊說一說,上面講述的到底是什么東西。”夏長江連忙催促道,眼睛里充滿了期待。
“十面石鼓上的文字雖然自成篇章,但又有一定的聯系。它是描寫秦貴族階級畋獵的一首長詩。”
“有兩面石鼓的詩句較完整,其余石鼓文保存不好,只留只言片語,但其大致意思還可以體會到。”
夏杰對著夏長江說道,隨后立刻開始解讀起了石鼓上面書寫內容的含義。
“這一面,描寫的是千河的美麗景色,大概意思是在婀娜楊柳籠罩之中,汧河里潺潺流水清澈透明,鲇魚、鯉魚在水里成群結伴,君子在垂釣,有很多小魚在緩緩游動,白魚正在搶食水草,黃白相間的魚便魚,影子照在河底的石頭上清晰可見。”
“這一面,記述了秦公出獵的情景,用很多的文筆描述了盛言車徙之多,角弓之美和隨從張弓射箭,追趕獵物的場面。”
“這一面,記述秦公游獵經虢城,鑾車上懸掛彤弓、彤矢,從人齊聚,進獻獵物,這時人群如障,非常熱鬧。”
……
夏杰一邊看,一邊將石鼓上邊能夠看得清楚的內容紛紛解讀出來,耐心地和身邊的夏長江敘述著。
雖然沒有繪聲繪色的表達方式,但是因為篆書也是從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的文字,夏長江跟著夏杰的思路看著仿制石鼓上邊的銘文,恍惚之間,自己似乎對于上邊銘文的理解,又更加深厚了一些。
“嗯,經過你的一番說明,我好像確實看到了那一幕幕景象,可真是讓人向往啊。”夏長江頗為感嘆道。
“確實,當年的盛況以及各種文化氛圍,的確像是一場夢一樣:在沒有科技、沒有高技術機械的時代,大家強調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緊密聯系。”
夏杰也隨之附和,說道:“對了爺爺,我剛剛做了一些綠茶,保存好了,今天特意給您帶了一些過來。”
說完,夏杰將帶來的綠茶茶葉交給了夏長江。
“這玩意兒好啊,清新解膩,正好春節快到了,大魚大肉的,備點兒綠茶也不錯。”夏長江對于夏杰送來的綠茶茶葉十分滿意,說道:“來,咱們爺倆泡上一壺,聊聊天。”
夏長江剛要開始忙活,便被夏杰攔了下來,說道:“爺爺,您就好好坐著,這些事情我來處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