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蔡邕府的時候,秦邵已經走了。
畢竟他只是來送豬肉,如果滯留時間過長,肯定會引起別人注意。
干情報這行,謹慎小心最為重要。
夏侯安得知后,沒說什么,反正以后住在長安城,有的是時間碰頭。
晚膳的時候,蔡邕笑瞇瞇的問起:“聽說公車署把你薦去了尚書臺?”
這小老頭兒消息挺靈通嘛……夏侯安點了點頭,道了聲:“小子沒去。”
“為何?”
蔡邕感到納悶兒,尚書臺是要職,即便是打雜的小廝,也非等閑人物可以當職其中。
夏侯安對此也是實話實說:“蔡伯父,您是知道小子的,我性子渾得很,最是耐不住,哪受得了天天坐在案桌前,對著一摞摞的案卷竹簡。”
聽夏侯安這么一說,蔡邕也不意外。
相處這么些天,夏侯安這小子除了相貌像個讀書人,其他行為舉止,確實不太像文儒的書生,甚至有些潑皮的無賴。
“小子后來被送去了羽林軍,出任羽林郎。”
夏侯安將自個兒的符籍遞了過去。
蔡邕接過看完,微微點頭,羽林郎倒也不錯。
伴隨天子左右,表現好的話,還能得天子青睞。
而且,不管在朝廷亦或是地方郡守類的大員,都必須要有郎官的經歷,才能出任。
這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晚飯過后。
臨近就寢時,夏侯安去敲了蔡邕的房門。
“伯父,您睡了嗎?”
夏侯安站在門外小聲詢問。
稍許,屋內傳出蔡邕熟悉的聲音:“進來吧。”
夏侯安輕輕推門而入。
房間里,蔡邕僅穿了內衫,披著外衣,佝僂著瘦小身板,虛瞇老眼,借著燭光,正在案桌前秉燭夜讀。
如今的蔡邕,早已是名噪全國的大儒,如此名聲,還不忘勤奮學習,這種學無止境的精神,著實值得所有讀書人學習。
怪不得人家是大儒呢!
夏侯安心中欽佩,上去躬身見禮之后,說明自己來意:“伯父,在府上叨擾多日,小子明天就準備離開府上了,所以特意前來通稟您老一聲。”
聽得這話,蔡邕神情微怔,停下手中翻閱竹簡的動作,側身投來目光。
說實話,他挺喜歡這小子的,模樣合眼,性情率直,做事從不拐彎抹角,而且心性也是極佳。
如今突然要走,蔡邕反倒還有些舍不得了。
夏侯安沒察覺出小老頭兒的情緒變化,繼續說著:“小子自知住在府上的這段時日,給您添了不少麻煩。如今要走,也沒啥好東西拿得出手,聽說您喜歡樂器,小子不才,做了把家鄉的樂器,送給您老,聊表心意,希望您不要嫌棄。”
夏侯安只有一件寶貝,就是從井底撈出的玉璽,但這玩意兒他沒帶在身上,也不能輕易示人。
否則會有殺身之禍。
說完,夏侯安從身后拿出他親手制作的樂器。
蔡邕順勢看去,只見夏侯安手上的物件奇特無比,他自認學識無數,卻從未見過這種樂器,不由好奇問道:“伯陽,這是何物?”
夏侯安介紹起來:“在我們家鄉,這叫二胡。”
有道是:千年琵琶萬年箏,一把二胡拉一生。
以蔡邕對音樂的喜愛,相信他也肯定會喜歡這件樂器。
結果當天夜里,夏侯安就后悔了。
蔡老頭吱呀嘎呀的拉了一晚上,難聽得要死,偏偏還樂此不疲。
要不是怕折了這老頭兒臉面,夏侯安非得從床上爬起來給他整個十二名曲的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