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術士說,袁術有帝王之象,而且袁姓出自于陳,陳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以為讖文云:“代漢者,當涂高也。”
意思很明確,指的就是袁術。
袁術聽完大喜,當即重賞了術士,而且打那以后,袁術心里就開始變得不安分起來。
這個時候叫他去迎接天子,袁術根本鳥都不鳥。
而在冀州鳩占鵲巢的袁紹,聽聞此事以后,陷入了猶豫之中。
他不知道該不該去迎接天子,亦或者說,天子對他的意義價值何在?
從事沮授進言:“將軍生于世家,以忠義匡濟天下。如今天子流離失所,皇室宗廟毀壞。而州郡牧守以興義兵為名,行兼并之實,沒有一人起來保衛天子,撫寧百姓。現將軍已經初定州城,應該早迎大駕。在鄴城建都,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兵馬以討不臣。那時,還有誰能抵御!”
袁紹聽了怦然心動,覺得大有道理,當即派人傳令手下大將,隨時準備動身出發。
新主公從諫如流,不像前州牧韓馥畏首畏尾,沮授對此很是滿意,覺得尋到了明主,心情愉悅的走了。
然而他前腳剛走,淳于瓊、逄紀、許攸等人后腳就到,作為袁紹的老班底,他們勸說袁紹,復興漢室實在太難,而且迎立漢帝,只會削弱袁紹本人的權力,勸其不要用此計策。
袁紹聽完,覺得很有道理,如果皇帝真的來到兗州,那他在權力的運用上,豈不是處處受掣,遂放棄了這個計劃。
得知此事,在荀諶府內的某個掾吏默默嘆了口氣。
“荀文若,你嘆氣作甚?”
正好進門的青衣男子撞見了這一幕,勾起嘴角笑問起來,白狐臉上桀驁而不失灑脫,好看的桃花眸深處藏著玩世不恭。
袁紹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冀州,趕走冀州原先的主人韓馥,有一半的功勞都在荀諶這里。
而荀諶是荀彧的四哥,憑借著這層關系,荀彧在袁紹這里謀得一份還算不錯的差事。
至于為什么沒能得到袁紹重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荀彧取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十常侍時期,宦官、士人水火不容,這就給荀彧的名聲帶來了不小負面影響。
“別人不知道我因何而嘆,你郭奉孝豈能不知?”
荀彧放下筆墨,走出堂外,微微仰頭,看向不那么明媚的天空,吐出一口郁氣。
大好機會,可惜了啊!
白狐青年倒是不以為意,甚至毒舌了一句:“我早就說過,袁本初是個蠢蛋,好謀無斷,成不了大事!”
聽聞此話,荀彧臉色驟變,趕忙喝止:“奉孝,莫要亂說!”
這里是袁紹的地盤,隔墻有耳,誰知道會不會有人抓住這句話的把柄,趁機挑撥生事?
白狐青年撇了撇嘴,倒也就此打住,隨后從袖口里掏出一封書信,遞了過去:“喏,戲志才來信了,他說東郡郡守曹操胸懷寬廣、能成大事,叫我們過去相助……”
荀彧打開書信看了起來。
白狐青年則解下腰間酒壺,自顧的叨叨:“你知道的,咱們這幾個人里,戲志才這家伙雖說死腦筋,但他的眼光素來是不錯的。”
荀彧聽出了弦外之音,卻沒有當即應下,只是沉吟:“且,再審視一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