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潼不可置否的笑了笑,雖然明知道李胤出世之后,整個世界都會因此風起云涌,但是他還是將雙目閉上。
隨著張潼雙眼閉合,他周身憑空出現無窮無盡的煞氣,煞氣化作數不清的兇獸,如同萬獸朝王一樣將張潼拱稱在中央。
與此同時,因為煉精化氣而越發強大的精神力彌漫而出,張潼第一時間就感應到了這些煞氣的存在和特性。
甚至他還感應到了煞氣彼此交感中蘊藏的道理。
感應境,就這么水到渠成了。
“感應之后,是煉煞境。”
“我以造物主權柄護持自身,倒是不需要擔心走火入魔。”
“不過熔煉玄黃之氣一事,還需要按部就班才行。”
張潼心中閃過李胤的太虛混洞真經,他開始按部就班的煉化煞氣入體。
輕盈的真氣,在太虛混洞真經功法之下,開始主動捕捉對應的煞氣,并且將煞氣凝練到真氣之中。
凝罡煉煞,就是太素界修行體系發力的開始。
一分真氣能夠熔煉數分的煞氣,從此修士便能以人身御自然,打破人體本身的極限。
張潼的真氣實在是太渾厚了,即便是有無窮無盡的煞氣,張潼也足足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完成煉煞的過程。
煉煞之后,張潼體內的真氣,就可以稱之為法力了。
熔煉了七十二道地煞的玄黃法力,厚重仿佛山脈不說,還有著變化萬千的力量。
“天地玄黃玲瓏寶塔!”
盤坐中的張潼忽然間掐了一個法決,體內的法力頓時運轉起來,配合精神刻畫出來的符文,一枚玄黃小塔就這么懸浮在他的頭頂。
小塔垂落一陣陣玄黃之氣,大有著一股萬法不侵的意味。
“天地玄黃玲瓏寶塔!”
“以萬物相生相克的道理,借助一口玄黃之氣克盡一切法力,堪稱是太素最強防御法術。”
玄黃之氣籠罩之中,張潼又并掌成刀,體內法力頓時演化成兇煞刀氣,肉眼可見的斬了出去。
“可惜沒有凝練對應的天罡,不然這一門法術就可以進階成三陰戮妖刀了。”
“到時候天罡地煞引動北方星域的陰寒之力,化作至陰至邪的刀罡,可以做到無物不破。”
試驗了幾種太素界人族中赫赫有名的神通法術,張潼也算是適應了如今體內的法力。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之后,張潼念頭一動間,周身彌漫的煞氣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磅礴的罡氣憑空出現。
置身在七彩斑斕的罡氣之中,張潼的臉上露出凝重的表情。
對于尋常修士來說,煉煞境界大概就是勇猛精進的頂點了。
到了凝罡這個境界,資質是一方面因素,道心也同樣關乎到修為能否進步。
而所謂的道心,便是對天地道理的理解。
凝罡煉煞,可不是什么煞氣都能和罡氣相合,更不是有法門就能讓罡煞合一。
罡煞之間自有聯系,有著無窮無盡的搭配方式,尤其是混煞之法。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讓罡煞完美融合,就必須以某種道理駕馭。
這種道理是天地間自然存在的道理,只不過被修士一顆道心以另外的形式領悟下來罷了。
就比如天照大御神那一脈,就需要領悟日出東方沐浴東海的道理,只有這樣才能讓水火相濟,進而讓金丹圓滿通透。
再比如紀余的五行妙法,可不單單是領悟五行相生相克那么簡單,還需要以某種異象作為心中觀想。
這也是為什么凝罡遠比煉煞要來的稀有,為什么旁門難以結成金丹。
要知道,就連正法也很難讓人平白提升道心。
正法只能用按部就班的方式,將所需要的感悟物質化成某種東西。
比如李胤的天道太極、比如紀余的五行神山、比如白玉蟾的海上升明月。
有了這種物質化的異象,傳承者便可以有方向的去錘煉道心。
至于能不能錘煉出來個一二三,那便是個人資質和悟性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