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城距離綏州不遠也不近,在這里開設分作坊,既合適,也不合適。”
“合適的事,這邊還沒有咱們旗下的作坊。不合適的是,咱們那邊壓力太大。”
老叔公褶皺縱橫的老臉皺著,低聲快速的道,“離石城的一個師爺親自找上門,帶了厚禮,叫咱們去那邊建作坊,我都硬著頭皮不敢答應,現在墨城這邊一下多了四個縣,咱咋供貨?本來就供應不上,好多人都知道作坊賺銀子,都拿著這樣那樣的關系來叫咱們給面子,應付不了。”
老叔公快愁死了,在綏州知道消息的時候就愁死了。
蘇清河問道:“用配方入股,叫人來盯著可行?”
老叔公擺手:“有些行,有些不行,有些原材他們自己生產就不如叫我們供。有些配方也是萬萬不能傳出去。”
蘇清河默默無語,眉頭也悄悄地皺起來。
“叫你來不是讓你老生常談的抱怨,”趙九兒冷眼看了老叔公一下,“最少辦兩座,你想辦法。”
“只能咱們那邊加人,”老叔公除此也沒別的辦法。
在旁邊聽著的田錯道:“之前當家的提的半成品加工作坊,已經談的差不多,用不了多長時間老叔公你們那邊的壓力就能減輕。”
老叔公嘆氣。
趙九兒摸了下袖子,扭過頭同薛洋道:“你去把我房間里寫好的東西拿過來。”
他們低聲交流情況。
府城的同知見他們商議的差不多,問道:“可帶了你們壩山的賬目?”
田錯笑著回:“我們壩山的賬目不能給您看,太多了也帶不過來,在下帶了綏州府衙,有關我們壩山賦稅的詳細記錄。幾位大人看看。”
半年的賦稅竟然……這么多?
“堿面就是他們壩山出的,”一個官員道。
同知趕緊把賬目上有關堿面一項翻出來。
當初,為了成立壩山,也是為了徹底讓壩山扎根,各項東西的賦稅是趙九兒主動上繳的。這筆屬于綏州本地,不用在上繳,因為整個南朝沒有這樣的東西,這之前也不存在收稅,繳了稅,自然也就歸屬本地,綏州的各個衙門都漲了福利,修橋鋪路,建學堂,綏州的百姓都在跟著享受福利。說壩山養活了一方百姓,一點兒都不夸張。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制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這也是有官員和地方不嫌煩,一趟一趟的巴結一個小小的壩山的原因。
墨城的同知跟同僚們對視,都從對方眼里看出吃驚和了然。
“趙當家當真是大義,世界能有趙當家這般女子,本官真真開了眼界,”同知的態度立馬就變了,笑容都出現在他臉上。
石縣的知縣更精明,當即沖趙九兒鞠躬道:“趙當家救石縣百姓與水火,我石縣百姓謝趙當家大恩。”
另外三個縣的知縣也不敢落后的道:“幾縣百姓全仰仗趙當家了。”
這哪兒是解決老百姓的問題,這是給他們送銀子!
趙九兒瞧不起他們了。
她把雙手背到身后,不急不躁道:“全是其他人抬舉,諸位不必如此客氣。”
自謙的話點到為止,趙九兒直奔主題道,“壩山供貨的能力有限,最多只能供兩個作坊。”
“這還是掐了別人的貨才供的上,”老叔公插話。
幾個縣的知縣立馬朝對方看了眼。
石縣知縣道:“我們縣必須有一個,若不然百姓不答應。”
石縣耆老接話:“是這回事兒。”
一共就倆名額,他們先占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