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九年,一月,冀中地區。
日軍先后派了兩個聯隊進攻這附近的中央軍,也許打垮了中央軍,三個師有六個混成旅,以及十余個獨立團,總共有四五萬人被迫西撤。
說是西撤,其實就是潰退。
潰退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淞滬會戰結束以后就是典型的例子,幾十萬人被鬼子在繪夢追著打,都無法組織起有效的反抗。
沒辦法,因為部隊太亂了,大家都找不到自己的編制,不是一窩人怎么能組織像樣的反擊?
一月中旬,趁著鬼子顧不上八路軍,李桓悄悄的把地道連的東西運到了新駐地,他已經找到了新駐地。
新駐地并不是冀中地區,而是競技交叉地,一個叫黃鄉的地方。
而李桓的地道連就駐扎在黃鄉以北的土門村,距離西邊的陽縣很近,能夠隨時策應陽縣的縣大隊。
至于陳村這個駐地,暫時就交給縣大隊陳村區小隊管理,過段時間會有一個暫編團過去駐扎。
土門村,八路軍三八六旅一團地道連駐地。
“李桓,我還是想念陳村,你說咱們跑這么遠,以后還能回去嗎?”
長風有些哀傷的從火鍋里夾起一塊牛肉問道,時隔許久,終于能再次吃上肉火鍋了。
“唉,身為軍人要有戎馬一生的覺悟,你看看咱們部隊里面有多少人都不是北方人,很多一部分都是江西或者湖南地區的,那可是江南地區,他們不也跑了這么遠干革命。”
李桓也不想離開陳村,畢竟那邊是他們的老窩,起家的地方,各種東西都建設好了,現在來到土門村以后,可謂是一朝回到解放前,無論什么都得從頭再來。
光著屁股打天下的感覺很不好,地道連的士氣,現在是個巨大問題,倒不是說缺衣少糧,更多的是大家來到新地方以后不熟悉帶來的沮喪。
趙依依現在在陽縣以東的某個小村子里面,為了能夠繼續抱著李桓這條大腿,趙依依選擇把陽縣縣大隊指揮部遷移了,距離李桓只有不到五十里地。
“李桓,那咱們接下來該從什么地方做起呀?”
其實地道連來到土門村以后,李桓發現大家最大的問題并不是對新地方的恐懼,而是迷茫。
根本不知道接下來該往哪里走。
既然發現了問題,那么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會同時產生,李桓撈起一塊羊肉,道:
“找礦,挖煤,造手榴彈,弄糧食,忽悠……教育老百姓,防著鬼子……”
李桓一口氣說出來許多事情,越說大家感覺精神越足,不怕有事做,就怕不知道該干啥。
雖然李桓說出來的事情很多,很繁瑣,所以讓人眼花繚亂,但是大家總算有了活動的目標。
就在這時,李桓的系統也來了一個支線任務。
“叮,支線任務——建設新駐地!
任務內容:建設好新駐地,要求七人背設備不得少于十副,每天手榴彈最大生產量不少于一百枚!
任務獎勵:積分x1000!部隊戰斗力提升方法x1!
失敗懲罰:被鬼子趕出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