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桓開始忽悠人了。
趙依依等人是第一個發現的。
這些蠱惑人的話實在是太熟悉了,以前他們不只聽到你還一次這么干,他經常這么干。
“是啊,他王家能干,我們為什么不能干?”
“難不成他王家人多長了一顆腦袋?”
“對啊,我們左右只是個代理商,他王家再厲害,難不成還敢找八路的麻煩?”
一群商人們覺得李桓說的有道理呀,自己能賺的錢為什么要讓別人賺?
而且他們王家賣了這么久的鹽,價格都是他們說了算,其他人只能默認。
憑什么呀?
“李營長,要是這件事情八路軍也做保的話,那我錢某人倒是可以跟著干一波!”
“劉某人也不甘落后……”
“還有我張某人……”
一群人有了八路軍當后臺,一個個都變得積極起來。
趙依依看到這一幕,臉上浮現了一抹神秘的笑容。
之前那種劍拔弩張的氣氛不見了,相反現在這些人還有很強的歸屬感,不是因為什么情誼,而是因為李桓用利益把他們連接在了一起。
果然只有利益才能更好的捆綁別人。
“大家都別急,販賣私鹽這種事情當然是要慢慢來,我們八路軍控制的地盤很大,雖然說沒有什么城市地盤,但大部分的鄉村地盤我們還是控制了的。
你們覺得是城市里面的人多還是農村里面的人多呀?
到時候你們是覺得在農村里面賣鹽賺錢,還是在城市里面賣鹽賺錢?”
這還用想嗎?
城市里面的人哪有農村里面的人多。
一個縣攏共就一個縣城,但一個縣有多少村兒?
少說有二三十個吧!
甚至多的都有,可能七八十上百個村子。
是人都得吃鹽,人越多就越好賣呀。
尤其是這些地方還是八路軍控制的。
嘿,一群人這個時候覺得土八路占據著農村,好像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起碼農村人多,日常剛需的消費品絕對少不了。
要是能掛上土八路這桿旗子當商人,去他們的地盤上賣東西,就算掙不了多少也會很安全。
最關鍵的是,人多的地方還愁賺不到錢?
“李營長,你就說怎么干吧,我張某人聽你的。”
“我們也是……”
矛盾總算是得到了緩解,所有人覺得有利可圖,紛紛想鉆進來。
就算到時候有些人得不到利益也不敢反水,因為他們當中肯定有人能得到好處,到時候就是他們相互打架了,誰打贏了誰就能接受八路軍的好處,打不贏只能說明你實力不行,怨不得別人。
“呵呵,我們的策略還在制定當中,不過鹽場已經開辟出來了,過兩天就可以帶大家去看看。”
“另外我們八路軍也非常的希望大家能夠雇傭當地的老百姓去干活,工資適當高一點,盡量使用多勞多得的政策!
當然了,我知道這件事情得慢慢來,開始的時候先不要提工資,我們可以嘗試一下多勞多得的政策,要是真沒好處的話,我們八路軍以后保證不提這事兒!”
“你們覺得這樣怎么樣?”
李桓這么一說,大家好像并沒有什么接受不了的,了不起就是受一點小損失,要是多勞多得的政策,真能夠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利益,他們當然樂意付出這樣的成本了。
橫豎都不可以。
“好,我們答應你!”
一個帶頭的商人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