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朝嘴唇微微上揚,將原本想隨意疊起的信紙板板正正疊得整齊。
恰逢門外傳來吆喝、對話聲,魏嵐側首聽了一耳朵,知道是家里來了人,對話內容卻聽不真切。
魏嵐起身往外走,出去看看情況。
顧朝跟著起身,還未站定,想到什么他又坐了回去。
從信封抽出剛塞進去還沒捂熱的信紙攤開,斟酌一瞬,顧朝在上面末尾又加了幾個字,才重新塞回信封。
顧朝在屋里打包要寄出去的東西,東西大多都是先前魏嵐準備好的,他只需要裝包歸置,等著明天出門一起寄出去就行。
顧朝這邊忙著,另一邊前院,魏嵐興沖沖跟在顧阿婆身邊打轉,“阿婆,剛才紅梅嬸子說的都是真的么?那是不是我也能去?”
顧阿婆沒好氣睨了她一眼,“剛才你就在旁邊,沒聽著?”
魏嵐這才相信,一個蹦跶跳的老高,兩只手激動握成拳頭,“我長這么大,還真沒采過茶!”
興奮一會兒,轉身見顧阿婆去窗臺下搬柴火,魏嵐小跑跟過去,跟只小家雀兒一樣絮絮叨叨:
“阿婆,我是知青,現在還不算顧家的人,那我們是不是就占兩個人頭?能比別家多摘一份茶葉呢!”
剛才李宏的婆娘張紅梅過來通知,說今年因為葵籽計劃一事,大隊有了正式的副業,為了激勵大家,往年邊緣化副業的茶葉,將在月中谷雨那天,允許社員采摘一天的茶葉。
一家只能出一個人,魏嵐現在雖然住在顧家,和顧朝是對象關系,但畢竟還沒成事,還是算知青的獨立名額。
也就是說,到時候魏嵐能和顧阿婆一起去摘茶葉。
而知青點里的親兄妹姜成和姜麗華兩人,雖然都是知青,但因為是親屬關系,也只能去一個人。
魏嵐臉上笑容藏不住,心里既期待即將到來的采茶經歷,又因為能多得一份茶葉感到高興。
“那采回來的茶葉要怎么弄?阿婆還會炒茶嗎?”
“會是會,但許是跟城里的炒法不一樣。”
顧阿婆抱的柴火堆得太高,有一兩根落在地上,被身后魏嵐撿起。
“村兒里的炒法都一個樣,茶葉摘回來挑去雜物、老葉,就在鍋里小火炒。”顧阿婆笑了笑,繼續道:“多是上了年紀的老嫂子炒出來的茶才好喝,小媳婦掌握不好火候,稍不注意還會燙了手。”
顧阿婆抱著柴火往外走,魏嵐也抱著一小捆跟在后頭,聽得及其認真。
魏嵐從沒見過炒茶,只增進在網絡帖子上聽說一些民間炒茶藝人怎么怎么樣,炒茶也是門手藝之類的。
一聽就覺得很高大上。
“咱們在家炒茶都是在灶上,不比人家專門炒茶的鍋子……”柴火堆在灶膛口,魏嵐扶顧阿婆在小馬扎上坐下。
顧阿婆見她好奇,不由多說了兩句,“這炒茶呀,得用極小的火,就怕過了火候,炒出來的茶顏色不好,喝起來不香還又苦又澀……”
“說是炒茶,其實按動作來說更像是揉,上頭的揉下去,低下的抄出來,反復如此,均勻受熱才能避免糊鍋。”
說到后面,顧阿婆伸手,粗糲食指屈起在魏嵐額頭上敲了兩下,“你也別高興的太早,茶葉可不是那么好摘的。”
魏嵐不相信的噘嘴“嘖”了一聲,“不就是把茶葉摘下來嗎?阿婆,你可別唬我!”
平時去自留地掐拇指粗的菜苔都能掐下來,沒道理能被火柴棍兒似的茶葉桿兒難倒。
魏嵐不信邪,下巴嬌氣高高抬起,“瞧好了吧阿婆,我要摘這么一簍子,啊不!是這么大一簍子!”
魏嵐邊說邊比劃,末了又不滿意了,“不不不……得讓朝哥把家里裝糧的大簍子給我騰出來才行!”
顧阿婆笑她是個憨的。
魏嵐的性子,顧阿婆十分了解,魏嵐一旦認定的事,旁人說再多都沒用,直得等她自己親身經歷,等吃了苦頭,才肯信真偽。
索性不再多說,顧阿婆擺手讓魏嵐一邊鬧去。
時間差不多了,她該收拾收拾,準備做晚飯了。
在顧阿婆這兒吃了閉門羹,魏嵐轉頭就去找顧朝。
絮絮叨叨說了一通,末尾又委委屈屈跟顧朝抱怨,顧阿婆對她的不理睬。
采茶不需要多大技術,但需要十成十的耐心,一顆茶樹并非所有葉子都成炒成“茶葉”,而是只有枝丫頂尖出的嫩葉、嫩尖才可以,所以,采摘時需要一點點的摘。
而魏嵐……
她說想要用大框裝茶葉。
顧朝聽后兩眼望天,突然覺得人生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