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巧門口有人進來,她伸長脖子,手在柜臺拍了兩下,喊道:
“小鄭,你來了正好,帶這位同志取一下包裹,就是3號倉庫地上那一堆,還有二排架子上系紅繩的箱子,都是。”
“好的,劉姐。”小鄭是個平頭青年,年紀不大,二十出頭的樣子。
回應了劉姐,小鄭轉頭就看見一個個子高挑結實,露著側臉的青年,那側臉棱角分明,眼尾狹長微揚,眉毛烏黑挺拔,是他們這種小地方少有的好相貌。
小鄭在郵局工作,主要就負責倉庫包裹這一塊,之前其實已經跟顧朝打過幾次交道。
這一眼,小鄭就已經認出顧朝來,“跟我來這邊。”
說罷,先走在前頭往郵局后院走。
別說小鄭認了顧朝熟練,就是其他人,也都是一個樣。
顧朝時常幫魏嵐寄信、取信,加上他在還是那邊的生意,來郵局的次數密集,加上每回京市那邊寄過來的信都蓋著軍戳,就更加讓人對他印象深刻。
沒跟他打過照面的,也都聽了不少議論。
郵局不少人都覺得,顧朝要么就是什么項目特派員,要么就是軍屬家庭。
要不然,怎么能時時收到蓋軍戳的信?還有那些大包裹要怎么解釋?
也因為郵局工作人員的這些心里,海市那邊前后幾次寄來大批貨,都沒人過來開包檢查。
降低了風險,也更方便顧朝行事。
這回顧朝簽了三千尺布,合計起來就是三十匹,六個麻袋裝得滿滿的,疊在一起堆得跟小山一樣。
“這是你的。”小鄭指了指麻袋小山包,趁顧朝打量的時間,小鄭又從角落架子下面翻翻找找,搬了一個箱子放到顧朝腳邊。
抽走紅繩,小鄭躬身拍拍箱子,“這個也是。”
“謝謝。”顧朝點點頭。
包裹太多一次性拿不完,郵局專門設了登記表,可以憑戶籍本和郵局開的條子多次過來取,之前顧朝也經歷過,遂直接開了口,“這回還跟之前一樣,我先拉走一部分,剩下的中午、下午再過來。”
“行。”小鄭應的爽快,“先拿哪個?你騎自行車來的吧?我幫你搬過去。”
“箱子,再加一個麻袋。”
小鄭傻眼了,“你、你拿的了嗎?”
顧朝點點頭,沒在說話,徑直扛了一個麻袋往外走。
身后小鄭見了直摸冷汗,好家伙,那麻袋昨天下午到的時候,可是他跟另一個共事的小伙子一起搬的,當時兩個人搬都覺得重的要死。
這男人就、這就輕輕松松扛上肩頭了?
小鄭下意識去看顧朝的胳膊,果然,那胳膊鼓鼓囊囊,筋線微鼓,一看就知結實有力。
小鄭趕緊低頭看一眼自己的,用力鼓一鼓,倒也有些肌肉,可就是……
嗨,算了……
還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顧朝自行車車頭那塊,之前按照魏嵐的提議,特地用竹子編了個小筐固定在那里,出行能放點小東西、包裹口袋什么的。
來之前顧朝就考慮過到貨的問題,所以筐子早就備好麻繩。
顧朝把麻袋放到后座讓小鄭幫忙扶著,拿了麻繩利落捆好,用手壓著晃了兩下,確定不會中途掉下來才放心,“謝謝,剩下的我來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