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籃球當中最炫酷叼的事情就是突破、扣籃、戲耍對手……
而3D球員,顯然不是炫酷叼,這些黑人怎么可能會接受這樣的打球方式?
除非是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很少有黑人會選擇成為3D球員。倒是白人出現3D球員的概率更大一些,只不過目前的白人3D球員天賦有限,能夠在NBA里面闖出名堂的角色球員都缺乏強壯,只能做一個簡單的投手,比如科沃爾、武賈西奇之流。
相對于這個,倒是歐洲那邊3D球員更多一些。歐洲那邊本來打的就是團隊籃球,3D球員顯然更對那邊的胃口。要是再有傳球能力的話,那就是最好的團隊籃球球員了。
最多的3D球員還是在中國,訓練營里面那些天賦不足的球員,基本上都轉型去做3D球員了。
實力強勁一些的,會成為各球隊的拼圖。次一些的在各隊流浪,也能有不錯的發展。
當然,更多的球員會加入甲B聯賽,成為各省球隊的拼版。
CBB(甲B)作為中國次級聯賽,在高明的提議之下,已經和省隊融合了,每個省都會擁有一支球隊,但是不限于一支球隊。然后根據各省球隊數量進行分成幾個賽區,賽區內打完了之后,再進行季后賽。
除了CBB之外,他們還會打全運會,主要收入來自于各企業的包場,這是屬于政績工程,高明也管不了,只要不來禍禍CBA就行。
回歸正題,公牛和奇才轉戰芝加哥之后。
奇才又靠著2-3聯防贏下了公牛一場。
連續輸掉了兩場比賽之后,公牛覺得這樣下去不行,立刻開始尋找轉機。
最后還是將目光放在了奇才的內線上,只有將夸梅·布朗或者大衛·韋斯特打下去一個,才有機會贏球。
打下夸梅·布朗之后,奇才內線的防守就會減弱大半。就算他們全都扎堆,公牛也能打出來。諾阿還是有進攻能力的,他的小勾手還是不錯的,只要沒有夸梅·布朗,他能夠在大衛·韋斯特頭上輕易得分。
打下大衛·韋斯特,奇才內線的進攻就會差很多,公牛就可以把錢德勒或者諾阿拿下去,換上一個矮個前鋒,用來圍堵奇才外線,阻止奇才得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在經歷了第一場比賽之后,奇才早就防備公牛造犯規了。打了半場比賽,夸梅·布朗和大衛·韋斯特兩人依然好好的呆在場上,犯規控制的非常不錯。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下半場剛打沒多久,劉煒在一次上籃的時候,踩到了諾阿的腳上,受傷下場。
失去了劉煒的組織,奇才瞬間一盤散沙,上半場建立的優勢在第三節還沒有結束之前就喪失了。
高明知道劉煒受傷之后,立刻打電話過去詢問了一下情況。
結果得知,劉煒需要進行大手術,不要說接下來幾場比賽了,今年的世錦賽他都沒有辦法參加了。
他已經30歲了,對于一個運動員來說,這已經是很大的年紀了。希望不要影響到他的狀態,不然的話,中國男籃黃金一代可能要失去第二個主力球員了。
本來應該是打七場的,但是因為劉煒的受傷,奇才快速的輸掉了之后的兩場比賽,目送公牛拿下了東決冠軍。
韋德舉起獎杯那一刻,笑的非常燦爛。進入NBA這么多年,這還是他離總冠軍最近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