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白衣,頭戴玉冠,面如朗月,眼似星辰,端是個風流倜儻的美少年。
年輕人站在空中向菩薩行禮道:“向蒙菩薩解脫活命之恩,在此久等,更不聞取經人的音信。”
菩薩指了指猴子道:“這不是取經人的大徒弟?”
那年輕人心有余悸的看了猴子一眼道:“啟稟菩薩,我昨日腹中饑渴難耐是吃了他的馬,不過他也未曾說自己是取經之人,反倒與我動手,我不是他對手,只能藏在水里不敢露頭。”
觀音笑道:“這猴子向來就是這個性子,如今取經人已到,你也是時候褪去龍身,馱唐僧西天取經,等還了業障,功成之后,超越凡龍,還你個金身正果。”
小白龍伏在地上,叩謝菩薩大恩,只見觀音用楊柳枝輕輕一撫,那小白龍瞬間便變了模樣,化作一匹白馬,看起來與之前的一般無二。
“菩薩好手段!”猴子見此不由得出言贊嘆。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變化之術,而是涉及到了造化之妙,猴子五氣朝元,見識非凡,自然能夠看出觀音這一手段的厲害。
心中不由得收起了驕傲之心,對于觀音這般大能而言,五氣朝元只不過是剛開始罷了。
觀音見自己這一手果然唬住了猴子,心中也是暗自欣喜,畢竟好的演員也要有好的觀眾來襯托。
否則便是明珠暗投,換作唐僧這般凡夫俗子很可能不明覺厲,只會感覺菩薩厲害,卻看不出其中的門道。
也只有猴子這般五氣朝元,又師出名門,見多識廣之人才能看出她這一手的厲害之處,也唯有這些人才能理解這背后代表的含義。
等收了白馬,師徒二人并小白龍繼續西行。
然而就在唐僧等待猴子枯坐的地方,無數的人道氣運通過唐僧得身體緩緩地向大地滲去,它們就像是有生命一般,在大地中穿梭,及至地脈節點這才停下腳步,盤縮在節點之中,發出熠熠光輝。
鷹愁澗的土地山神徒然出現在剛剛唐僧所在之地,望著師徒遠去的背影。
土地笑道:“這位大圣還真是厲害,我還從未見有人敢這般對待菩薩。”
山神卻道:“我卻覺得這位玄奘法師才是真厲害,這一身人道氣運真是,嘖嘖,只是泄露出一絲便壓的我有些喘不過氣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背負這一身氣運,行遍四方的。”
“看不懂,看不懂,這已經不是咱們這樣的微弱小神能夠關心的事了,如今人道氣運已經與此山相連,我等還得小心打理,若是出了岔子恐怕性命難保。”老土地搖了搖頭說道。
“唉!這人道氣運也太霸道了,如今剛進入地脈便已經隱隱排斥我們,若是有一天氣運勃發,我等勢必會失去這神位。”山神憂心忡忡的說道,自己這神位雖小,但畢竟也是長生果位。
“這就不是我們能操心的了,自然有上面的大人物操持,我等只要做好自己的份內之事便可,天塌了也有高個子頂著呢。”土地寬慰山神說道,同樣也是在寬慰自己。
這西游一起,他們頗有幾分風雨飄搖之感,也不知道大能們如何謀劃,奈何法力低微只能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