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疏雨驟。
山腳下,柳元正身披碧藍幽紗道袍,手捧《昆侖天心雷道經》原本,駐足在青石山路的起點,抬頭遙遙望著山門的方向。
歲月仿佛不曾流轉,倏忽之間,帶給柳元正恍惚感覺。
昔年入得山門時的場景,于此時此刻,恰似昨日重現。
可少年又十分明晰的知曉,往事前塵不可追。
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少年將心緒點滴收斂。
他不再遲疑,沿著青石板路,不疾不徐,往山門的方向走去。
風雨卷動著少年身上的碧藍道袍搖曳,可那經卷上道韻呈現,卻又不沾塵埃。
少頃。
山門高大的輪廓顯現在柳元正的眼前。
門后,是紫康老道駐足而立。
眼見得柳元正站定,旋即便聽得紫康長老開口,雄渾法力混入其中,聲震群山。
“門下者,何人?”
話音落時,便見柳元正也悄然運轉法力,將之凝聚在咽喉之處。
“貧道生身嶺南柳氏子,名曰元正,拜得仙緣,入吾五雷仙宗門墻,上宗下功,道號元易。此言,有道籍為證。”
“門下者,何事?”
“貧道奉掌教真人之令,持書經,入吾宗山門。此言,有法旨為證。”
“門下者,何經?”
“貧道偶有通悟,兀自書得《昆侖天心雷道經》一卷。此言,有大道雷音為證。”
頃刻之間,隔著白玉山門,一老一少對答如流。
只是說話間,不論是柳元正還是紫康老道的心中,都有著無端的感慨。
此之為宗門規制,逢迎經文入法脈所用,只是千百年來,卻也罕得一見,任誰都未料想,昔年拜入宗門時記得熟稔的片段,竟會在今日派上用場。
如是,紫康老道三問,柳元正這里持書三答。
偌大的岳霆仙山,一派寂靜,唯有兩人聲音不住地在山間回響,又傳遞到每一個人的耳中去。
隨即,便見紫康老道面容整肅,撩袍端帶,隔著門戶,遙遙地朝柳元正這里一拜。
待得紫康老道直身,遂見柳元正將書經雙手捧至眉心,躬身回禮。
“善!門下者所言皆真!老夫金章峰掌院長老,奉掌教真人法旨,特于此地開山門,迎吾宗賢人,迎《昆侖天心雷道經》。”
話音落時,紫康老道緩步走到側旁,讓出了正中央的通衢大路來,復又躬身一拜。
“在道皆為友!老夫代此后萬古歲月,吾宗玉都、金章兩院弟子,謝過元易道友!道友,請!”
說罷,紫康老道伸出手來,虛虛引向岳霆峰的方向,卻又躬身在原地,長久不起。
原地里,柳元正面容沉穩,不再言語,不再回禮,只是緩緩邁步,將書經持在胸口中央,跨過正中央的山門,繼續往前走去。
正此時,隨即聽得鶴唳之聲從云中傳來。
少年抬眼望去,群群靈鶴騰飛而來,飛至近處時,隨即齊齊化作靈光,閃念間,騰起氤氳云團,又見這群群靈鶴,一時間首尾相連,竟在柳元正的身前,架起一道懸空云橋,直抵岳霆峰方向。
柳元正的腳步也不由得一頓。
正此時,卻見師尊座下的靈鶴童子凝雪,架起遁光,顯化在自己身前。
女童板著臉,一本正經的朝著柳元正這里躬身一禮。
“元易師兄,吾來為書經引路。”
聞言,柳元正輕輕頷首。
“善。”
話音落時,女童折身,引著柳元正,踏上了懸空云橋。
登臨高處,山風呼嘯,愈發凜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