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沒有了,到這個距離,再近一些,光已經無法抵抗黑洞的引力了。
因此或許原子流的碰撞產生了更高頻率的波,但是因為在黑洞視界以內,人類已經觀測不到了。
也因此在電磁波頻譜上,我們可以發現從左到右依次是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七色光,紅外線。。
為什么射線左邊沒有了?
因為射線的產生條件已經如此苛刻了,那是黑洞才能制造出來的射線,宇宙中已經不存在比黑洞更變態的環境了,如果有,那只能是黑洞自己。
人類的技術條件,遠沒到觀測黑洞的地步,更無從超越黑洞,所以電磁波譜到γ射線為止,沒有再寫更高頻率的光。
“所以,我的眼睛是黑洞嗎?”白鏡比對著書中關于黑洞的描寫,繼續研究自己的眼睛。
他把自己的眼睛稱為黑洞,是因為能控制引力斥力,又有吞噬萬物的能力,咋一看上去就像黑洞一樣。
但實際上他對黑洞的了解并不多,畢竟他不是專業的科研人員,頂多有空時看幾篇營銷號寫的文兒而已。
所以想知道雙眼是不是黑洞,還需要更多例子來佐證。
比如,他的雙眼有沒有視界?
白鏡還是第一次,用引力去探測自己的雙眼。
這按理說應該是一種最基本的操作,是得到金手指后就應該試一下的東西,但是偏偏白鏡就是一直沒想起來(腦癱作者甩鍋)。
就像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一般,最簡單的事情往往最容易被忽視。
按照定義,吞噬和引力這種基本功能已經確定,下一個要確定的,就是視界。
因為在靠近黑洞一定距離后,黑洞引力之大,就可以直接將光吞噬,而在這個距離之外,光又可以繞行黑洞運動,所以以這個距離為邊界,一定會有一個明顯的視界,一邊亮,一邊暗。
而白鏡的雙眼中。。。
真有這么個邊界!
以前白鏡只是照鏡子,可以看到眼白中間就是一片純黑的虹膜瞳孔。
但此時認真觀察,卻發現其實并不是整個虹膜都是黑的,邊緣有那么0.01毫米,還維持著原本的顏色,只是因為原本的顏色也接近黑色,所以看的不是很清楚。
“所以,這是一個存在于瞳孔中,視界直徑12mm的黑洞?”白鏡心中疑惑,那為什么是個黑洞,卻能存在于雙眼中,不把他的眼睛吞噬了呢?
甚至這黑洞還不是單個的而是雙眼一左一右各有一個!
懷著深深的疑惑,白鏡繼續鉆研。
代入牛頓公式計算,這個黑洞的視界周長是12mm。
黑洞質量=視界太陽質量而地球質量為5.96*10^24kg。
地球質量,是他眼中黑洞的8.7倍!
按理說,就這點質量,是不足以誕生一個黑洞的,但它的確就是誕生了。
這也驗證了白鏡之前的一個猜測,他認為沒必要吞噬物品來讓雙眼成長,因為就算把整個地球吞了,黑洞都不見得能增大多少。
事實也正是如此,地球質量是他單眼質量的8.7倍,也就是雙眼質量的4.35倍。
把地球全吞掉,他的黑洞也不過增強那么幾倍而已。
但因為基礎值太小,翻倍之后也微弱的很。
“說起來,如果以后黑洞繼續增大,視界把我整個人都籠罩了,我豈不是會變成一團黑?”白鏡忽然想到了這個問題。
“不過我能控制引力的范圍,未嘗不能控制視界邊緣。。”白鏡心心念念想著縮小視界縮小視界,只見雙眼中那片漆黑的視界果然開始縮小,展現出白鏡原本棕黑色的瞳孔!
“果然可以控制!”雖然很滯澀,就像他剛開始學習動耳神功一樣,但如果經常練習,應該是能練熟的!
“不過棕黑色眼睛,感覺不如黑色帥啊!”白鏡又把視界打開,虹膜一下子又變成一團漆黑。
嗯,這樣就帥氣多了。
真是奇怪的黑洞,感覺很科學,又很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