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石匠先前還夸海口,說自己徒弟是大肚漢,眼下見到方斗的飯量,相形見絀。
徒弟們不敢頂撞師父,悶頭吃飯,羨慕看著方斗。
方斗吃得,都是潔白的大米飯,口感營養都是上佳,而彭石匠和徒弟們,吃的是雜糧米飯。
石匠算是高收入群體,但也吃不起精米飯,需要摻入雜糧,真正的糙米僅占據三成不到。
“要全是白米飯,俺也能吃這么多!”
徒弟們嘀咕著,低頭扒拉雜糧米飯。
令人吃驚的是,方斗全都吃完了,一粒米也沒剩下。
飯后,石匠們取出飲水,咕咚咕咚喝了個飽。
這也是常態,飯不夠,水來湊!
方斗洗了七八個水靈的大白梨,作為飯后果品。
入秋的大白梨,個頭大、汁水多、滋味甜,吃在嘴里就是一包糖水,簡直是無上享受。
尋常壯漢,空肚子吃四五個就撐飽了,但方斗吃了十斤米飯連同配菜之后,還能一口一個。
“彭師傅,還有各位師傅,梨在正殿墻角,自己洗了吃!”
大白梨是從城里買的,起因是方斗見供桌空蕩蕩,想買些回來供奉石像。
沒想到,大白梨又甜又便宜,一文錢三個,索性買了十斤。
彭石匠頭皮發麻,連連推辭,“不用了。”
哪還吃得下?
一個年青的徒弟,嘴唇還長著絨毛,湊過來低聲提醒,“師父,你不是說主家給的吃食,不能推辭嗎?”
“就你話多!”
彭石匠是個老派人,最講規矩,“去給我,洗……半個!”
其他徒弟也紛紛開口,“我也要半個”、“我和三哥分半個”。
片刻過后,破廟門前,一幫石匠們,幾個人分大白梨,這個時候,也顧不得什么忌諱了。
“小和尚,必定是從大寺廟出來,太講究了!”
除了飯后吃水果,方斗睡前燒了鍋開水,洗了個澡。
這時候,平民百姓哪有這么講究,柴火多貴,燒開水是喝的,誰舍得用來洗澡。
也只有大戶人家,才有這個習慣。
彭石匠抱著眾多猜測,一夜都沒睡好。
一大早起來,方斗來打招呼,“彭師傅,早上好,吃早飯了!”
“什么,早飯?”
彭石匠看日頭,“這也太早了!”
他們平時只吃兩頓,確切來說,是早中飯、晚飯。
早飯和午飯并做一頓,當然不會吃得太早。
“不早啊!”
方斗預備一大鍋熱氣騰騰的米粥,配上蔡伯家的知名醬菜。
“多謝小師傅,吃完趕緊干活兒!”
彭石匠心中感慨,多少年沒吃過白米粥了,吃到嘴里格外香甜。
一幫石匠們,先是修繕北面偏殿,取出各種工具,矯正外凸的墻面。
彭石匠看著墻面,越看越是奇怪,若說破廟臨近山邊,偶爾有野獸來襲,將外墻撞破不稀奇。
怪就怪在,這石墻足有半米厚,都是實打實的石料,哪有野獸能一下子撞出這么大的凹坑。
再有,凹坑的形狀,竟從從內往外,難不成是野獸闖入偏殿?
彭石匠想到這里,看向方斗的目光,變得敬畏起來,聯想到方斗的飯量。
這小和尚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