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種田而已,用不著玩太大。
方斗竟留下一絲法力,讓豆兵的體制,維持在成年青壯的水平。
洞天之內,一萬顆糧種撒出,遍地都是長出的豆兵。
“去,開墾種地!”
方斗望著豆兵大軍,露出欣慰笑容,這才是撒豆成兵的正確使用方式。
接下來的日子,方斗在洞天內,督促豆兵開墾平原、點下糧種、翻土灑水。
洞天內,日子一天天過去。
起初,方斗很是手忙腳亂,但沒經驗可以看書啊!
這個世界,名教尚未壟斷學問,農家也有著書立說。
方斗比照著農家典籍,磕磕絆絆摸索,死了好些糧種,但大部分都活了。
洞天中的水土陽光,雖然承自外界,但好處在于,可以自主調節。
方斗手中的勾曲山洞天,等同于大型大棚,用來種植米斗中的糧種。
米斗中的糧種,和普通稻谷可不一樣。
方斗施展撒豆成兵時,就感受到,絕非一半靈種。
所謂靈種,起碼是桃山上的靈桃種子那個層次,普通的五谷種子,夠不上這個級別。
方斗內心早有期待,若是能種出大米,必將是傳說中的靈米。
眨眼間,收獲的季節到了!
糧種種在洞天內,和外界季節不同步,但仍舊遵守春季播種、秋季收獲的規律。
半年時光匆匆過去,洞天內已然變了模樣。
放眼過去,金燦燦的稻谷,沉甸甸下垂,風吹過的稻浪,令人滿心都是幸福。
“寧要一斗米,不要半塊金!”
方斗終于明白,為何老百姓,將糧食堪稱命根子。
這番播種和收獲的體驗,讓他體會到,最簡單樸素的道理。
民以食為天,眼前這片稻田,豈不是最接近天道的地方?
方斗照舊使出撒豆成兵,一個個豆兵落地,開始收割稻谷、曬干保存。
嗯,沒有脫殼,主要是帶殼容易保存。
方斗掌心托著一把稻谷,施法將谷殼脫去,露出略顯透明的白米。
“果然是靈種!”
所謂靈種,乃是草木精華成就,和修行者無比契合。
這把白米,吃下肚子能強身健體、辟易疾病,更是更用來施法煉制。
“果然,米斗出品,不同凡響!”
在豆兵的搶收下,稻田收割一空,最終收獲了二十萬斤稻谷。
“米斗,我先還十萬!”
米斗晃動幾下,吞吸地上的稻谷,流水般消失。
片刻過后,稻谷少了一半。
方斗嘆了口氣,這也是沒辦法,自己要還債,外界又要用到糧食。
他在黃山道脈時,也翻查過糧田,發現每年的收入,勉強夠佃戶的口糧,連帶著朝廷的稅收,再加上黃山道脈需要消耗的數量。
豐年時節,或許還有盈余,但一到災年,如果黃山道脈不減免租子,佃戶輕則餓死,重則逃亡。
佛誕節前,道家的產業還能免稅,但現在這些優惠都沒了。
即便如掛印觀,名下的田地產業,多半是用來種植經濟作物,僅有少部分種糧食。
各家還是沒有太大危機,即便種出的糧食不夠吃,總能拿錢去買。
他們作為人上人,饑荒之年,糧食再短缺,也缺不到他們頭上。
但是,方斗卻不這么想,或許在雞鳴廟時窮怕了,總覺得手頭要囤積些糧食。
剛收獲一茬,洞天還要緩三兩個月,才能繼續種植下一茬。
方斗留下幾個豆兵,定期松土、施肥,保證土地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