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斗一字一句,開始講起修改后的《巫經》內容。
這是米斗去蕪存菁后,總結出來的版本,可謂是字字珠璣。
原本頭骨中的《巫經》,還是數萬年前,許多內容不合時宜,大半不合用。
經過修改后,總算與時俱進。
方斗原本還擔心,眾人聽故事太投入,無心聽課,但后來才發現,自己多慮了。
這幫巫師們,包括赤苗巫師在內,都是野路子,靠著殘缺內容琢磨修行,缺乏系統的傳承。
如此危險的修行路線,導致了巫師學徒報廢率極高,能活下來的,不是運氣好,就是天資出奇高。
這也導致了,能活到現在的巫師,都是人中龍鳳(非貶義)!
野路子出家,缺的就是系統的知識。
聽到方斗說了幾句,巫師們的內心,開始變得震撼起來。
于是乎,一個個化身三好學生,奮筆疾書,記錄起來。
方斗的巫經,從頭骨獲得,再以米斗重新修改編練。
從始至終,這本《巫經》,都沒有紙質版本,只存在口頭上。
眾多聽講的巫師們,靠著自身記憶,再加上筆頭記錄,妄圖記下更多的精華。
須知道,方斗講解的內容,除了正本內容,還有自身的理解,連同靈米法術的精要。
巫師們來源各異,側重點不同,記錄的方向也不同。
比如說,米教的高層們,都重點記錄靈米法術的內容。
赤苗巫師,則是記錄赤巫王一脈的理念。
這次講課,足足持續了七七十四九日,后世稱為‘新巫祖講道’!
新巫術文明中,被成為‘萬巫起源’的巫經,正是從這一日傳出。
由于巫經并無實體,而是由各人記錄而成,所以有了許多不同的版本。
其中,以米教的《靈米巫經》,赤苗巫師的《赤巫經》最為經典,也是傳承最廣的兩本。
后世的巫師們,為了不同版本巫經中,一個詞句的不同,都能埋頭鉆研幾十年。
但現在,卻無人知道,自己筆下做些,會對后世造成什么影響。
“嗯?”
方斗端坐講課,突然眉頭一皺。
無需運轉陰陽望氣術,他就能察覺到,百里之外有兩道目光在窺探他們。
若非目光沒有惡意,他早已有了反應。
好好講一課,怎么還有人旁聽,啊不,偷聽?
于是乎,方斗微微抖動袖口,一把白米流下,消失無蹤。
百里之外,一位老頭道士,一位中年道士,雙手按在閉合的眼瞼上,眉心裂開豎著的光紋。
這姿勢,儼然是在使用道家天眼,偷窺方斗**的場景。
“奇也怪哉!”
老頭道士翹著胡子,連連稱奇,“西南群山中,何時出了這么個人物?”
他年過兩個花甲,乃是北方道宗的名宿之一,如今和同道前來西南地區,本來是為了別的要事。
沒想到,途中偶遇眾多巫師集結,一時心血來潮,便開了天眼窺探。
這一看不打緊,竟遇到方斗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