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有武者還有神器的保障,足以保證考試的公平。
再說了,那些真有實力能動搖這些神器的大家族,根本不用參加考試進入書院。
他們在子女小時候就有了完整的一套教育模式,還可以直接找來書院里面那群老師一對一輔導。
甚至自身家族里面有著更好的方式,這就不是江陽所能想象的了。
比如說皇家的太學,那就是專門教導皇子的,當然,如果是朝廷上的大官,優秀子女也有可能在里面。
說不得,某位皇子就一步登天了。
要知道,安國皇帝的壽命一般都很短,至于原因,就沒人清楚了。
張平君叫住江陽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想親近一下。
萬一江陽考中了,到時候也不算白來一趟京,他回去也好吹吹牛。
并且,他也不是單純就交好江陽一個,他的馬車上還有幾個看起來比較落魄的書生。
只不過沒有一個人像江陽這么慘而已,這些基本還都是附近的,與張平君相交也沒有多久。
這里就要多說一句,張平君為人雖然風流,但是他愛好交友,也不吝嗇錢財。
加上他是幼子,大哥從軍,二哥從政,家里對他的指望也不大,敗點家他父親其實也不怎么在乎,對他也沒什么管控。
他自然不著急,就算他就這么一番游玩以后回家他父親頂多就說他兩句。
恰巧看到不少書生,就順便行個方便,交個朋友。
當時倒也沒想多,此刻見到渾身破爛的江陽,他倒是意外想到一件事。
這些他結交的書生,基本都是家里比較貧窮的,要知道書院不收學費,但是習武要的資源還是得靠自己。
還有不少派系的絕學,不和老師打好關系怎么可能傳授給你,還有更多的方面都是一樣。
一句話,要想在書院混得更好,還是需要一定財力支持的。
那么,張平君心里就想的是和這些書生提前簽訂條約。
進入書院的張家可以對他們進行經濟支持,條件就是以后給張家服務。
沒進入書院的,張家也可以進行一定資助,但是以后要是飛黃騰達了定然有要求的,這也要簽條約的。
短期來看,有這個資源不如自己培養人才,再加上安國本身的問題。
首先,窮書生很難出頭,進了書院也少有能順利畢業的,不少人都因為各種情況死在里面了。
這種投資小家族不敢投,還不如籠絡畢業生,大家族不需要,他們動動手指頭就能把那些人才招過去。
張平君倒沒有想那么多,他純粹就沒事做,總覺得什么也不做就回去和父親不好說。
做點事哪怕是蠢事,總比什么也不做的好。
很久之后,當張平君想起年少這件蠢事的時候,他覺得這是他這輩子做的最聰明的一件事。
其實要是江陽當初找張平君,憑張平君的性格,帶他一程還是大概率的。
而江陽的原身嘴上說的什么都不在乎,心中還是莫名有著一種傲氣。
幫別人抄書那屬于交易,雙方地位是相等的,如果他去求他,豈不是自己低他一等了。
于是原身毅然決然要一個人上路,也是挺令江陽無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