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結束后的三天內。
岡多維奇被柯爾·沃克當街處決的事情,登上各大報社的頭版頭條,在世界范圍內傳的沸沸揚揚。
所有報社的頭版第一頁,心照不宣的,全部采用了那張柯爾砍下岡多維奇人頭的照片。
高大的行刑架。
渾身血污的獵魔人。
瘋癲,面容憎恨猙獰的邪教徒首腦。
也是這段時間,那位強大獵魔人的名字:柯爾·沃克,被無數人知曉,被無數年輕人奉為偶像。
命運論者,無一不是的對外宣稱,那個男人就是神選之人,在世界被黑暗侵蝕的今天,他就是命運之子。
甚至。
柯爾所處理的案子,包括‘諾德教團暴亂事件’,一度被各國的獵魔團學院考慮,是否應該加入教材,作為經典案例,教導年輕的獵魔人學員。
不過。
輿論的風向,在岡多維奇的另一重身份,被挖掘出以后。
上演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別有用心的評論家們,開始瘋狂攻擊蒙錫帝國與皇家獵魔團,大肆批判,這是一場早有預謀的演出與作秀。
為的就是,強行推出柯爾·沃克,這樣一位跨時代意義的強大獵魔人,以此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陰暗政zhi目的。
甚至。
內心陰暗之徒,如同瘋狗一樣,通過各種渠道,開始挖掘柯爾的黑料,試圖把他在公眾面前的形象直接駁倒。
評論他:作秀毫無底線,就是一位蒙錫內閣與政治家們,圈養的走狗。
就在所有媒體,在官方的壓力下,試圖引導輿論,把范圍圈定在討論岡多維奇被處決的時候。
越來越多的惡意。
或者是自私者的嫉妒,或者是懦夫的質疑,或者是諾德教團殘黨的攻擊。
以岡多維奇·諾德的真實身份為論點。
死死咬住柯爾,要求他出面,給大眾一個合理的解釋。
否則就是在欺騙大眾。
一個為了名望不擇手段的卑鄙狂徒。
但正如柯爾的演講,正義不死。
卑劣的輿論風向沒能持續住一天。
一份出自評論家時報的獨家專欄,痛斥帝國與獵魔團拋棄黃金港與整座城市的市民,避而不戰,導致數以十萬計的平民傷亡,與不盡其數的財產損失。
文章以柯爾·沃克,孤身一人在黃金港死戰到最后一刻,被文章作者利維·蒂莫,那位黃金港陷落事件的幸存者,稱為‘黃金港屠夫’的獵魔人做為對比。
文字不留情面,幾乎就差當著帝國公民的面,大罵獵魔團與內閣政府就是一群吃閑飯的廢物。
無獨有偶。
在這篇專欄刊登出的當天下午,大帝國日報,出自著名記者阿米莉亞·格林的獨家新聞與訪談。
把輿論一度推到了最**。
乃至,以一錘定音的強勢姿態,蓋過了所有質疑者的聲音。
文章沒有題目。
頭版第一頁,只有一張占據整個版面,極為對稱,足以入圍1835年最佳媒體攝影的黑白照片。
維多利亞大道陰冷潮濕,背景的天空昏暗,陰云密布。
建筑破損,廢墟遍地。
一眼望向街道的遠處,難以計算數量的尸體,堆疊在一起,場面駭人,驚心動魄。
在照片鏡頭的最中間,尸山血海的盡頭。
一個男人,孤獨一人,坐在一堆廢墟上。
他的黑色大衣被嚴冬的凍雨與血水完全浸透。
黏濕的頭發粘在額前。
低頭。
一只手拿著香煙。
腳下堆滿尸體。
一把長刀,插在一具男尸的胸口,掛在身旁的斷墻上,死者面容驚恐無比。
這種時刻。
獨家訪談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已經不重要。
亦如評論家時報,對那個男人‘黃金港屠夫’的稱謂,每一位看到這張照片的人,無法想象,在帝國完全放棄黃金港的至暗時刻。
照片上的那位獵魔人,究竟經歷了什么。
而親眼目睹到那一幕的利維·蒂莫,又遭遇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