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陽。
隨著梁國的滅亡,整個中原基本上都已經落入吳國手中,但梁國舊地里卻有不少地盤依舊處在觀望之中。
尤其是關中各地,在梁國覆滅后這么久都沒有新的消息傳來,這讓楊渥很快就失去耐心。
二月中旬,楊渥在洛陽檢閱眾軍,并下令賞賜有功將士。
通過滅梁得到的大把錢糧都被賞賜下去,開支之大實在讓人咋舌。
不過對楊渥來說,雖然花銷巨大,甚至將滅梁得到的錢糧基本都消耗一空,但只要保證將士們士氣高昂,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除了賞賜外,對于有功之臣自然少不了加官進爵。
不過所有有功之臣里,除了中、底層軍官的封賞完全到位外,高層將領的賞賜卻不多。
許多將領對此反而感到高興,因為他們明白楊渥并不是忘了他們的功勞,而是等到某個時候一并賞賜,而這個時間很可能就是楊渥登基稱帝的時候。
所以沒有得到多少封賞的眾將耐心的等待時機。
二月底,楊渥命右鎮武軍都督柴再用領兵三萬西征,負責攻打關中各地,以武力壓服這些地區。
就實力而言,這些地區并沒有什么強大勢力,畢竟關中各州的駐軍基本都被朱友貞抽調到洛陽來了,剩余的軍隊不多,派三萬大軍前去就足夠了。
皇宮之中,曾經朱友貞用來議事的崇政殿內,楊渥召集幾位心腹大將在此舉行秘密軍議,而軍議的內容正是關于如何消除吳軍內部隱患,將效義軍徹底并入吳國的問題。
參加這次軍議的除了禁軍和驍騎軍的幾位都督外,還有王儼儔,他作為效義軍的都督,又已經在吳國效力多年,此事自然不能避開他。
此外,郭崇韜以及剛剛從金陵趕來向楊渥的嚴可求、駱知祥二人也得以與會。
當初吳國滅梁的消息傳到金陵后,使得國內上下軍民一片歡呼,士氣大振,所以負責監國的太子楊炅便下令委托嚴可求、駱知祥二人代表金陵文武眾臣來洛陽向楊渥道賀。
當然,除了道賀以外,兩人前來洛陽的另一個重要目的當然是商討勸進之事,金陵文武擔心楊渥直接在洛陽就稱帝,這顯然不符合他們的利益,所以派遣二人來勸楊渥回金陵再稱帝,倒是碰巧遇上了這次軍議。
至于王晏球、康延孝等將領剛剛投降吳國不久,而且他們的地位與幾位都督也有差距,所以沒有參與到此次軍議中來。
“孤當初建立效義軍的目的想必諸位也明白,如今梁國已經滅亡,效義軍沒有繼續存在的理由。不過這么多將士自然不能直接讓他們解甲歸田,必須做出妥善安排才行。”楊渥開口道。
“除了效義軍外,還有那些梁軍降兵,一直讓他們待在營中難免不會鬧出事端來,對這些降兵咱們也要想個合適的辦法進行安置。”
如今吳國和梁國并為一體,像當初那樣將梁軍俘虜全部用作苦力的做法自然是行不通的,直接將俘虜全部釋放同樣存在隱患。
這個時代的士兵往往都是長期服役,除了軍餉以外并沒有其他收入來源,若是直接解散,難保不會有混得不如意的人登高一呼,起兵造反。
所以歷代朝廷都很少解散軍隊,就是擔心出什么意外。
至于將這些軍隊全部編入吳軍那就更不可能,以吳國的國力維持現在的軍隊勉強還行,但維持更多軍隊的話,一來會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二來這么多梁軍中實際上不少人都是老弱士兵,若是按照吳國標準的話并不適合編入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