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士們當然是不怕死的。
至少在高武世界這樣的異世界不怕死。
雖然也有真實死亡的概率,但是概率并不高,只要加強自身的生存信念,并且修煉一些加強心念的心經類法訣,是可以將風險降低到更低的。
這也導致,在現實中原本不是很受重視的心經類法訣,價值飛漲。
修士們不怕死,但是在高武世界,他們害怕損失劇情點。
高武世界和廢土世界又有不同。
廢土世界死亡了,冷卻現實十天時間,便再以之前的身份重生。
這樣操作起來簡單、便捷,卻也引起了土著與修士之間的割裂。導致修士們很難大規模的真正融入原住民之中,也讓柯孝良無法利用修士與原住民之間的交互情感,而收割更多的魔性值。
因為修士這種間隔‘百日’后重生的特性,廢土原住民甚至將修士們定義為了一種新型的‘魔鬼’。
只是存在靈智,并且有一些性格偏向,較為穩定、健全,又有外部可怕的生存環境進行壓迫和捏合,才使得修士群體與原住民之間的大規模沖突甚至是戰爭,沒有全面展開,無限期爆發。
可以預見的是,一旦外部生存的問題得以徹底解決,原住民和修士之間,會因為差別,以及積累的矛盾,而發生無法平息的血戰。
當然···那也必將是很久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而柯孝良也并不抗拒廢土世界的這種未來可能性。
吸取了經驗,也因為設定原因,這種手法在高武世界卻不能照搬了。
高武世界雖然有江湖武林,有綠林好漢,有外族侵犯,也有內朝爭斗,更有正邪之分,武林爭霸。但是整體而言是表面上看,確實是較為平和的,是一個沒有處在懸崖邊界,岌岌可危的世界。
所以柯孝良對修士死亡后的處理是信息偏移。
就是消耗少量的魔性值,對死亡后重生入高武世界的修士,進行信息少量修改。
比如張三在高武世界死亡了,那么下一次進入高武世界,張三表面上的身份,就不再是張三,而是張三的弟弟張四。
在那些原住民的認知里,他也不再是張三,而是張四。
而這種偏移,對柯孝良而言不算難事,只需要消耗魔性值而已。
而越是名氣大,實力強,影響力大的修士,在高武世界死亡后,重生需要消耗的‘劇情點’就越高。
如果消耗不起對應的劇情點,就可以選擇退出高武世界,重返廢土世界,又或者換一個身份,放棄繼承之前那個‘身份’的一切修為和遺產,以全新的方式在高武世界生活。
如同厲行舟,他原本在高武世界,就完全舍棄了高武世界為他安排代入的身份,直接以血魔宮宮主厲行舟的身份活躍。
最終作為關鍵性人物,主導出了斷天崖一戰,揭開了世界隱秘一角。
死亡后,他如果需要以原本的身份重生在高武世界,他就要繳納一筆天文數字的‘劇情點’,作為完成信息偏移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