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孝良心中思量,口中卻在和一位從真魔界回歸的十魔宗真仙閑聊。
這名真仙,從輩分來算,可算是柯孝良的曾曾曾曾曾祖師。
不過修行之路,達者為先。
柯孝良既然是金仙,這位祖師只是真仙,那就必須得在柯孝良面前伏低做小,絕不拿輩分惡心人。
“要說金仙之后的境界,我倒是在真魔界一些前輩那里,聽過一鱗半爪,您若是不嫌棄,我便都講給您聽。”
看到柯孝良點頭,說話的這名金仙,頓時滔滔不絕起來。
“正統修行之道,主流方向就是成就大羅,諸天世界,無不照映,過去未來,諸我唯一。聽說就是個水磨工夫,無論是本體還是分化分身,就得一個一個世界的攻略,留下足跡,在歷史中存在烙印,然后跨越時間,伴隨文明發展而古老。什么時候積累夠了,什么時候自然就悟了,只是怎么才算夠,這個沒聽說過有什么量化標準。”
“有金仙修行億萬年,也始終不得寸進,在某些世界留下的印記,或許百年千年內持續有效,但是時代更迭,山河變化,那些印記也被消磨了,便需要再次前往該世界,重新投入印記,留下傳奇。所以···大羅修行,又是會倒退的修行,不單單是持續經營,伴隨時間流逝,不停耕耘等待,就一定有結果。”
“就像三清四御,佛祖魔祖···這些傳聞中的存在,幾乎無論走到那個世界,都能聽到與他們相關的傳說,具體或許有所不同,但是卻都一致存在過,且不會在時間里淡化磨滅,這就是大羅金仙的標志。”真仙境的祖師虎轂子開口滔滔不絕的說著,生怕冷了場。
柯孝良也就這么聽著,暫時不發表意見。
目前為止,虎轂子說的這些,柯孝良早就都知道了。
玄青界雖然封閉,柯孝良的葫中界可是總匯大批界內外修士的訊息,這樣‘粗淺’的關于金仙之后,最主流,最正統的大羅境界解說,柯孝良不可能不知道。
見沒能調動起柯孝良絲毫的情緒,虎轂子立馬加大力度,繼續說道:“除了正統大羅之道外,便還有太乙旁門。”
“傳聞偏離正統,執一道超越時空,貫穿宇宙者,便是太乙金仙。大羅太乙不分上下,不分先后,可獨證,也可同證。大羅是化作光和影,灑落諸天,而太乙便是持一劍,斬開諸天世界,強行貫通時間。”
“相比起大羅正統的耗時耗力,太乙之道傳聞可能會快一些,只是須有奇特機遇,也對自身悟性、資質要求極高,內中究竟···我倒是孤陋寡聞,沒什么深入知曉。”
柯孝良這回給予了一定的回應:“太乙散數,雖入金仙之流,卻是孤注一擲,道存則人存,道亡則人亡,古有地仙之祖鎮元子,堪稱太乙金仙之祖。”
對于柯孝良的前世而言,‘鎮元子’這樣的名詞,只是神話故事里的一個人物。
但是對于柯孝良今生來講,結合了自身的境界見識,便足以斷定,這世間絕對有‘鎮元子’這么一號人物。
就像之前虎轂子說的那樣,大羅金仙就是要將名號、足跡灑落諸天,遍布一切世界。
或許鎮元子,也是這般,如三清祖師、佛祖那樣,將名字烙印在了柯孝良前世所在的世界。
他雖是太乙金仙之祖,卻也并不妨礙鎮元子也走過大羅之路,同證同修。
虎轂子見柯孝良對話題感興趣,立刻繼續發力:“除了大羅、太乙兩道,還有佛家世尊,指掌之間,創造幻滅諸世界,念頭起落,便是三千世界若花開花落。如此側面印證,等同大羅,卻傳言需守戒律,維持某種狀態,否則幻滅皆空,諸佛空相,境界大減。”
“其中我們魔道,亦有化魔世間,播種恐怖的道理,借殼修行,別人的道就是我的道,別人做過的、修行過的,就是我做過,我修行過的。行的是鳩占鵲巢的理!只是各有所憑,各出本事,倒是沒聽過有成什么體系,也便都被順勢歸入了太乙、大羅之流。”
越往后講,虎轂子講的便越是言語模糊。
顯然他也是竭盡全力在討好柯孝良了。
只是差了境界,終究是差了境界。
從別處即便是聽了些一鱗半爪,解讀起來也會與真實情況相差甚遠,甚至南轅北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