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小慧小氣,這時候的學徒工都只有十幾塊,國營工廠都這樣,而且,國營工廠還不管吃飯呢。
劉光當然知道行情,什么都沒說,他哥也非常滿意,包吃住,發兩身衣服,還能掙錢,真不錯呢。
劉光家鄉人多地少,現在土地承包,他父母都可以輕輕松松把地中好,要三個人在家完全是浪費,就算一畝地一年兩熟,產兩千斤稻子,一斤稻子不到兩毛錢,留下自己吃的,再扣掉化肥、灌溉、種子等投資,能剩下多少錢?
劉光安頓好哥哥,讓他服從領導,好好干,就借口工作忙,走了——他怕言多有失。
有了劉光這個住在辦公室的中堅力量,計算機組裝進行的很快,至少比小慧想象的快,唯一的缺陷就是體積有些大,跟個小配電柜似的。
有些部件,國內造不出來,用了好些晶體管組合,那體積能不大么?
“就先這么著吧,試試有人買不。”小慧本想再努力一把,弄出后世那種計算機來,來看稀奇的謝耀東卻急不可待了。
有他出馬,牛糞都能賣出去,很快就有好幾個單位簽了意向合同,國內的單位,尤其是高校和研究所,哪個不眼巴巴地希望有電腦用?
進口?外匯奇缺,民生和國防都顧不過來呢。
小慧最后還是決定再搏一把,他求于至理幫忙,從灣灣買到了一些配件,這下機箱大大縮小,只比后世大一倍,勉強說得過去。
接下來,小慧和于至理合資,建計算機廠,于至理出資一千萬,占股五成,謝耀東兩百萬,米爸米媽兩百萬,各占一成,小慧兩百萬,占兩成(一成算是先期開發的費用),剩下一成,劉光十分之一,十分之九暫由小慧拿著,是給廠子的技術骨干和管理中堅發獎金的。
計算機廠土建完工,生產線引進來,安裝成功,完成試車,每一步都走得特別艱難,于至理年齡大了,好些事情都是小慧操刀,真的勞心勞力,有時候幾天幾夜都只打個盹兒,睜開眼繼續干,最后,總算是成功了。
小慧這次,真正體驗到了創業的艱難,尤其是進口設備這一塊,各種上當受騙,還各種被卡脖子,那日子過得,每天跟個氣球一般,分分鐘能氣爆了。
買不到合意的生產線,劉光出了個主意,只買關鍵部位,其余再配做。沒想到,買回來的東西半真半假,說不是也是,但卻差那么一點兒,這啞巴虧吃的,小慧都快憋死了。
還好,于至理有個好友成林浩,在香江發展,做了幾十年的實業,有不少制造方面的朋友,他幫了很大的忙,事成之后,小慧和于至理各拿出半成股份,給了他。
謝耀東和米爸米媽不好意思,各追進去了一百萬。
等第一批機器造出來,兩年都過去了,因為科技發展迅速,生產線改了又改,總算勉強趕上世界潮流。
于至理和成林浩自然而然成了對外銷售代理,國內銷售總代理,就是謝耀東。
或許,計算機比不上發達國家的,但瓷國產品,總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便宜,誰不愛占便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