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陣的增益,卻迅速填補他的所有損耗輸出。
陸淵的目標是山門,在大陣的庇護中,那里是唯一有可能打開通道的地方。
他不知道究竟會發生什么,因而只能盡力去做些力所能及的。
……
……
李云峰仍然趴在樹洞里,遙望著天上越來越近的艦隊。
他接到的命令是探查流匪動向,并盡力保全自己以待太華艦隊到來。
若是一個人沖上去同流匪拼命,除了無謂的送命之外不會有其它結果。
只是看著看著,他卻突然發現流匪艦隊的方向出現了偏差。
那不是去塵海宗的方向。
看去勢,艦隊的目的,應當是要擋在芒山與塵海宗之間的這條直線上。
層列分開的艦隊陣型,也慢慢彎成半圓弧形,弧內朝向塵海宗,弧外朝向芒山。
五艘戰艦的首尾,隱隱連成一道特大的弧形,戰艦的兩個側面分別正對塵海宗和芒山。
戰艦側面寬長,比起艦首艦尾更為寬闊,有更多的空間來安裝各類艦炮之類的大型法器。
因而除了主炮外,大多數極具殺傷力的法器都在戰艦側面。
這就意味著,若是一艘戰艦在行進過程中,前方出現的是敵方戰艦的側面,那么就將陷入天然的劣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歷史上大炮巨艦時代的t型艦隊陣列。)
流匪排成這般的陣列,目的已然明確,那就是以逸待勞,以側面對太華艦隊的艦首,達到形成火力優勢的目的。
至此,流匪的意圖也昭然若揭,他們的目標并不是塵海宗,而是太華的艦隊。
半圓的陣列,既能同時應對塵海宗和太華艦隊,又能快速調整方向,即便太華想要繞開,也不如流匪隊型調整得快。
流匪的艦隊已然現身,而作為流匪首腦的陳當卻仍舊毫無蹤影,不知是在其中一艘戰艦上,還是在其它地方。
隱匿在叢林中的李云峰,說不上久經戰陣,可也知道些艦隊對拼的道理。
心知這樣下去,太華的艦隊將會在開始便居于劣勢,李云峰心下焦急,但他的風鶯已經早早去了芒山,此時尚未回來。他沒有手段在躲過上方艦隊偵查,將消息送回去。
與他一同前來的十九名游騎,各自負責一部分區域,彼此之間相隔極為遙遠。
游騎之間固然有互相聯系的手段,但要么需要的時間長久,難以在大部隊到來之前送出消息,要么同袍間隔了這么遠的距離,催動聯系法器的真元波動極大,定然會被相距不算太遠的流匪艦隊發覺。
戰艦上可不止是攻伐類的法器,偵測類的法器同樣不少。
眼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再等下去,恐有難以接受的局面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