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蕓界不在太華勢力影響范圍內,反而是在韶薇同盟的控制下,比如攔著界門死要錢的四象宗,就是其中之一。
若是露了身份,陸淵雖不至于嗝屁,也得吃不了兜著走。
所以干脆就告訴了顧老頭,其他人都沒有個較為細致的消息。
商團的觸角伸不到那里,在敵人的地盤里寄信風險又有點大,陸某人自然不肯冒險,所以也就沒有他路途中的音訊。
“陸真傳走之前,將商團所用材料器物寄放在太華,后被我們遣人取來,可眼下這些耗用的材料器物也將盡了,他若再不回來,生意便要折耗許多。”
李庸是個生意人,陸淵把生意這塊交給他,就意味著托付和信任,所以格外上心。
“若不是還有些其它的供貨渠道,今日就只能關門歇業了,到時候再想將客人攬回來可不大容易。”
在別的地方做生意本就不易,尤其是做起來,稍有點起色之后,就更不能懈怠。
畢竟鋪子遠不止一家,這家沒了就要去那家買。
何況這個時候,商團的主要銷售商品多在原材料這部分,好不容易同其它勢力談好了渠道和訂單,如果不能穩定供應,名聲就會受挫。
名聲受挫,談成的單子便越少,生意便越做不下去。
商團的供料,大多來自小世界的產出,旁人是進不去的。就算是小綠這種得了小世界次級權限、能夠開啟門戶的存在,也無法在青玉葫蘆不在的情況下打開通道。
所以陸淵一消失,供料的來源便斷了。
這也算是一個弊端,畢竟天知道陸某人還會跑哪兒去。
如果不是提前留下些材料,加上開拓了些其它類別的取材渠道,今天的供貨就會出現問題。
“雖然陸真傳早有意向將商團的盈利模式進行改變,但要達到那樣的目標,需要有許多擅于煉器的修者支撐,至今在陸真傳手下的做事的,我也僅僅知道大春和我們二人而已。”
李庸拿出一張圖紙,上面寫了些商團轉型的構思。
時至今日,陸淵仍然未向他們展現小世界的存在,常居于小世界中的器師營他們也無從得見,故而心里有著疑慮。
但盡管如此,李庸仍然按照陸淵的意思,以現在的情況為基礎,作了些構想。
“陸真傳的意思是,我們的大部分生意,都要由供應盈利微薄的原材料,轉變為售賣以符箓、器具、丹藥之類的成品。”
這個過程,陸淵稱之為轉型。
“我曾見過陸真傳所給的一些用于試驗銷售的樣品,特點就是品質高。雖然品階大多不高,局限于不入階到二品之間,但勝在質量。
同市面上的那些低劣貨色比,樣品的品質高出一大截,這點在靈植方面也有體現。”
李庸點了點紙面上的一處:“假如之后的供應都如樣品,不,只需有五成甚至更少抵達樣品的品質,那么這點就能夠成為我們擠占市場的優點。”
市場這塊蛋糕是固定的,一個外來勢力,想要從中分一杯羹很困難,如果沒有絕對的資本和武力來壓服其它分蛋糕的組織,就需要具備一些容易被買家偏愛的素質。
除非壟斷,否則質量永不過時。
“說起轉型,現在倒是個很不錯的時節。諸界的局勢日日在變,繃在其間的氣氛,也一日比一日緊張,這固然是壞事,可對售賣武器的商家來說,便是大大的好事了。”
李庸又點了點另外一處:“我在附近界域作了調查,發現最近符箓法器售賣的成交頻率,比之前高了許多。
尤以云海界、盤圓界等起戰事的界域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