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大船已經開始第二遍環城繞行,再次來到皇城根下的河岸旁。
周圍攢動的人頭在燈火闌珊處涌現,伴隨著岸上勾欄歌女演唱的【花月令】,一片熱鬧。
安帝、祝馨寧還是忍不住揪著心:所謂一步快,步步快!【花月令】已經到了人人傳唱的地步,倘若荊哲寫的詞不能第一時間壓住風頭,今天這場比試,大概率要輸了!
而想徹底壓住,現在來說,很難。
這時,古箏聲起,琵琶合之。
船上的人都屏氣凝神,岸邊上的人也知道今天的第三首詞要來了,由于第二首詞珠玉在前,他們更好奇第三首詞是何等水準。
不時還有人討論。
“荊公子的詞寫的這么好,不會再寫了吧?”
“那還用說?這首定是那個三皇子的!”
“是啊,那就聽聽,他能寫出什么詞來!”
“……”
王穎秋第一次當著這么多人公開演唱,手心出汗,有些緊張,抬頭去看,只見荊哲恰好也在看她,點了點頭,笑容燦爛。
他的笑容似乎有種魔力,王穎秋瞬間便被感染到了,當即不再緊張,同樣點頭,配合著音樂節點,唱了起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王穎秋的嗓音輕柔,管弦聲平緩,所有人都從未聽過這種曲調,但卻又有奇怪的覺得這曲調好聽至極,讓人欲罷不能。
而【水調歌頭】響起在河面上,上半闕還未唱完時,無論船上還是岸邊,再沒了任何的交談之聲。王穎秋唱的不快,但貼合著詞句的意境,卻是一氣呵成。
船上眾人以及岸邊不乏文辭功底深厚之人,只是聽到這里,便已然察覺到這首詞意境的空靈、大氣、悠遠。
一環一扣,由景入情,同時竟又能將月夜描寫的空靈如許,不帶半點煙火氣息,寥寥幾句,便是令人心曠神怡的仙宮氣象。
毫不夸張的說,這上闕之中,隨便抄出兩句那也都是絕句!
聽到好詩詞,讀書人本能的該討論幾句,但這詞竟讓他們忘了說話,完全陶醉其中。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王穎秋還在繼續,直至唱完最后一句,一顆懸著的心終于落了下來,但當她發現周圍寂寞非常、所有人眼神空洞的時候,再次慌了。
來到荊哲身邊,雙手絞在一起,有些局促不安道:“唱的不好?”
荊哲見她緊張,并不做多想,伸手去握住她無處安放的小手,安慰道:“很好,從未聽過像你唱的這么好的,讓你唱果然唱對了!”
王穎秋聽了,眼神明亮。
但手上傳來的熱度還是讓她醒悟過來,忙不迭的把手抽回來,整個人如同過電一般,忍不住輕顫,臉到脖頸,緋紅一片。
似乎跟沒事發生一樣,荊哲笑笑,就轉過頭去等著聽安帝他們的點評。
而王穎秋形單影只的立在那,心中突然生出許多陌生的、令她不安的情愫,患得患失,有些仿徨。
他可是朋友的弟弟啊!
而且自己比他大了那么多…
越想越多,越多越羞,到最后只能咬著嘴唇跺腳:王穎秋,你都在想些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