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處弼從這一頭割到了那一頭,雖然不累,可還是覺得腰彎得有些發酸。
李世民也已經晃晃悠悠地來到了跟前,朝著趙昆吩咐了一聲之后。
趙昆快步而去,很快,就拿來了一個斗,這是大唐皇家御制的標準斗。
這可是工部負責督造出來的金屬斗,十平斗為一石。
此刻,趙昆也親自登場,舀起一斗,然后倒進一個麻袋里,每一個麻袋,只裝一斗。
這是為了一會便于計算總算,而劉員外和鄧主薄。
還招呼著親隨與他們一同到田地里去檢查,看看有沒有遺漏的稻穗。
陛下就在這里蹲著,他們這兩位負責監督和記錄的官員,此時不好好表現更待何時。
隨著擺放在田坎邊上的稻谷越打越少,膘肥體壯的程家人也換了一輪。
最后幾把稻谷也被打完,由著谷粒落入了撻斗中。
趙昆示意大伙將那個撻斗給斜立起來,將最后一點稻谷給倒進了斗中。
這邊,李世民已經開始面對著跟前擺放得十分齊整的麻袋細數完畢。
“一共是三十六斗,趙昆,你那里有多少?”
“陛下,臣這里應該有半斗。”趙昆滿面紅光地大聲回答道。
李世民表情愣愣地看著跟前的那些麻袋,喃喃地低聲道。
“那就是三石六斗半……”
李承乾也愣了,半天才嘀咕了句道。
“父親,就孩兒所知,江南最好的水田,一畝所產,三石也就頂天了。”
“處弼兄種的這一畝田,居然還高成了六斗半……”
#####
李世民扭過了頭來,看向程處弼。
“你知道不知道,你這一畝地的收獲,不說大唐,哪怕是歷朝歷代以來,可都沒有這樣的收獲。”
程處弼走到了李世民跟前,打量著那些收獲,現在,倒是可以跟這位大佬認真地解釋一下。
“叔叔,這應該是多方面的原因,第一,我這一畝水稻,沒有發生什么病蟲害。”
“其二就是,所有的水稻稻種,它們的出芽時間,還有生長時間都很一致。”
“另外還有小侄弄出來的趕花也起到了效果……”
其實對于程處弼而言,仍舊有些不太滿意,畢竟后世的農家肥搞出來的優質非雜交稻,哪怕只用農家肥,五六百斤也是小意思。
現在,自己從頭到尾,都嚴格地按照后世的標準來搞,卻也只能收入三石六斗半。
這要折算成斤數,怕是都還不到四百斤,這樣的產量,實在是讓程處弼驕傲不起來。
不過轉念一想,也就釋然了,后世的優質稻種,也必然是精挑細選出來的。
經過了多代的培育搞出來的好寶貝,而自己種植的是還沒有經過改良的古代三季稻。
能夠收獲這么多,也該滿意了。
李世民也從最初的震撼之中清醒了過來,聽了程處弼的這番分析,不得不承認這小子說的十分有道理。
若是別人知曉自己一畝地能夠種出這么多的產出,不知道會樂成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