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這新奇的創意,大家都樂了。
程密卻有自己的一番考量。
打卡也好,唱跳也好,吟誦也好,都是為了給娃磨耳朵,給他們一個快樂沉浸在書本里的友好環境。
那種一上來就擺出一本經典大部頭,每天蝸牛爬似地學一丁點,一年下來學半本經典、認幾百個字的教學方法,先生們是會教得相對輕松,學生卻學得極為痛苦,但凡不是天賦異稟,那很快就會對學問望而生畏了。
放在古代這一現象更為嚴重。
識字和不識字的人群之間隔著世世代代不可跨越的認知鴻溝。
程密想讓這些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快樂而不畏懼地接觸經書子集。
先完成這第一步,然后再選擇合適的時機帶領他們去領悟經典里的奧意。
不然,在這沒有良師指引的窮鄉僻壤,只死背一肚子不理解的文字的話,肯定是今天背明天忘,出不了今年就得全忘光了。
“咱們都不是那達官貴人的家庭,自家就有私塾,又有丫鬟下人一堆的,咱們作為窮人,每天光想著如何吃飽肚子就耗盡了幾乎所有的力氣,這時候還想娃們能出點成績咋辦呢,那就得抱團取暖,大家一起鼓勵、打氣!”
程密繼續對著大家伙侃侃而談。
“至于說學得太多,你們一定要相信孩子,孩童時期絕對是你人生中最高光的學習時刻。孩子能爬多高的山,關鍵看你家的山壘得有多高。”
一歲玩滑板、兩歲騎自行車、三歲認字三千、四歲讀詩三百……
多少孩子的驚人成績莫不驗證了某句知名口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我這上面詳細列出了娃們一日的學習生活日程,這張紙能不能頂用,關鍵就看在座的親爹親娘們了。
娃,都是貪玩的,咱心里都有數,要想讓他們出成績,就離不開父母的支持。有的說了,我自己都不認字呢我咋支持,我說的支持不是要你們代替老師去教他們,而是陪伴他們。
給他們創造合適的學習環境,當他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在后面頂上,推他們一把。當然,如果你能和孩子一起學,那效果就更好了!
我的目標是沖刺童子秀頭名,讓娃們都能進入縣書院讀書!你們有沒有信心?”
程密不知不覺就自動帶入了自己前世培訓師的角色,那煽動情緒的話術說起來都不帶一點磕巴的。
很快,在坐老母親的熊熊雞娃熱情就被點燃了。
“奧利給,我們一定行!”
柱子娘做粉絲頭子那是首當其沖。
“抱團取暖,大家一起上!”鐵憨娘的口號喊得也不甘示弱。
“不培養出一個金科狀元,誓不罷休!”大牛爹的口號最鏗鏘。
眾人:……
打住打住,這個夢想有點太大了哈哈!
程密很欣慰,古今同心,任何時代的進步都離不開被迫上崗的無證教師——老母親和老父親!
“最后,再跟大家說一下吃午飯和志愿者的事情。為了避免從娃娃們嘴里扣銅板的劣**件再度發生,咱們的午飯就由你們三家輪流來做,定時送來我家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