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天湖,晴天時水面靜止如鏡,映照天空云彩,故命名為“鏡天湖”。
宋縣令和陶院主端坐在臨湖的平臺處,藍天流云,微風習習,煞是好看。
今日的第三輪比試考察的是臨場發揮,或詩詞或擬對聯,全依縣令大人的雅興。
與其說是一場比試,不如說是縣令大人的面試,一場莊重而不失趣味的見面會。
宋縣長二十三四的年華,長得一表人才,與旁邊須發全白的陶院主對比強烈。
臺下,二十五位大小娃娃每人面前擺有桌椅,筆墨紙硯俱全。
前二十名里除了斜川村的是六人組合,其他都是個人參賽的,所以最后是二十五個孩子。
“今日的比試,都不用拘束,你們就當這是出門玩耍吧。”宋縣令哄孩子很有一套。
臺下小豆丁們左看看右看看,都被這句話打動了。
“好,宋一鳴、陶子由上來。”
姓宋?姓陶?程密眼睛一瞇,看著都是六七歲的樣子,這不會是宋縣令和陶院主家的親戚吧。
“爹,我來了。”
“爺爺,我來了。”
臺下哄堂大笑,果然,都是骨肉親戚。
“嚴肅點,讓你們叫爹、叫爺爺了嘛,正式場合,叫縣令、院主。各位鄉親,今天我先叫這兩位登場了,俗話說,舉賢不避親,既然他們都通過了昨天的比試,我們也不避諱,今天該怎么樣就怎么樣。”
臺下那些娃娃的爹娘、先生聽了,也沒有不服氣的,誰也不能說縣令家的孩子不準參加比試,再說縣令家的孩子那肯定不能是差的,合該入選。
宋縣令能這么光明正大地告訴我們,就算是好縣令!
“我的題目是——”
宋縣令拿出一副《雪景圖》來,那圖上鵝毛般大雪片片落下,白茫茫一片真干凈。
“我的題目是,飄飄大雪何所似?”
陶子由搶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
宋一鳴馬上得意地斜了一眼陶子由,自信滿滿地說道“未若飄絮因風起。”
臺下眾人小聲贊嘆,這兩孩子好是機智,不過還是宋縣令之子更勝一籌呀。
那陶院主也對宋縣令豎起了大拇指。
“很好,下去吧!”宋縣令面帶微笑,并沒過多評判,就讓二人回座位上了。
接下來,每人考教的也都是這種小題目。
孩子們都很輕松地上場,并沒把這當成嚴肅的考試來對待。
程密不禁對宋縣令也大有好感,不迂腐學究,不讓孩子對學問望而生畏,保留著他們活潑的天性,實屬難得。
“下兩位,蘇植、蘇楠!”
宋縣令又拿出一副《煮豆圖》來,圖上大火熊熊燃燒,豆在鍋里翻滾沸騰,很是熱鬧。
蘇植沉吟片刻,邊走邊吟,“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吟完之后,正好走完七步。
宋縣令聽罷,拍手叫絕,“小小年紀,心存善念,甚好!你可懂得燒火?”
蘇植:“不止懂得,連我娘燒火都是我教她的。”
宋縣令點頭,“果不其然,詩意來自于生活!”
程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