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明珠門前今日特別熱鬧。
只因程密讓擺出了一溜兒形狀各異的巨石。
巨石每塊約莫一兩米見方,都是工匠們辛辛苦苦從陶山上淘來的。
程密先是從前段日子學子們寫的詩文里精選了十幾篇,接著就請了工匠選了平整光滑的巨石,把詩文耐心細致地一一鑿刻到上面。
工匠足足耗費了半月的功夫,才弄出了這規模壯觀的石壁詩群。可他們卻想不通程密為啥要干這費心勞力的苦事,一首詩嘛,用得著如此大動干戈?
程密想的卻是,既然學子們辛辛苦苦寫出詩文,就不能讓明珠蒙塵,必得鮮衣怒馬地展示出來才好。
程密還叫人把掌上明珠的一面外墻也涂了,以后就可專門用來給來店吃飯的學子們題壁所用。
題壁之風在本朝還未興起,但程密卻覺得這是一件相當有趣的文人雅士。
想那題壁詩,原是始于兩漢,盛于唐宋。漢代以后,題壁者代不乏人。南北朝時期,題壁詩漸多。唐代,題壁詩驟然大增,開始形成一種風氣。宋代題壁之風方興未艾,舉凡郵亭、驛墻、寺壁等處多有題詠,叫人目不暇接。
程密也想做做這等雅事。畢竟,題在石壁、墻壁上的詩風吹不倒、雨淋不壞,一旦寫就即可經年累月、流芳百年,算是古代最好的一種文化傳播方式了。
夫人團一來,看到題在石頭上的詩文,就都被震撼到了。
要么說掌上明珠是桃源縣的獨一份呢,就沖這份天天推陳出新、熱愛詩文的勁頭,就值得把孩子們送來這里受受熏陶。
等進了屋子,拿到每個孩子獨有的那份記錄冊時,夫人團都被感動到了。
程密心里偷著樂,這可是前世里開培訓班的秘籍了,這份記錄冊對于打動客戶可是功不可沒,比再多的營銷話術、花言巧語都管用。
當然,程密也沒忘記花言巧語這一招,她還是滔滔不絕地講了大半個時辰。
最終,夫人團全員給孩子們續報了,夫人團還帶來了七八個夫人一起來試聽,程密面試了一番,最后留下了兩個孩子加入了準神童班跟班一起學習試聽。
神童班開學后每日下午過來上一個時辰,每月收五兩銀子,五個孩子就是每月二十五兩,柱子、鐵憨他們可以免交學費,程密還要給陶子由免學費,陶夫人硬生生地拒絕了。
“這么點錢,你還給我免費,難不成是要打我臉嘛!”
準神童班全天上課,每月十兩銀子,七個孩子就是每月七十兩。
程密當天收到了九十五兩銀子,轉手程密就發給陶清風三十兩銀子。
陶清風相當激動,這可是他這么多年來做成的第一件不賠錢的事。
“沒想到,我以前做什么不是要投千百兩銀子的,只有這件事,是沒投一兩銀子,卻把自己全身心投入進去了,最后每個孩子都留下了,我還賺到了三十兩銀子,太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