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來很會選位置。
大食堂入高層吃用的小食堂,他們坐這一桌是必經之路。
蘇夕曉被他拎著見過了推官劉銘、判官柳毅,除了知府大人鐘善和沈南琛之外,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人,她幾乎都見全了。
得知蘇夕曉就是單獨救治一百三十六位傷者的女醫官,眾人都很客氣,寒暄虛偽的夸贊幾句,也算是她在眾位領導面前掛了名。
蘇夕曉是真心佩服王友來。
這么多人進進出出,無論大官小官還是捕快衙役,王友來幾乎一個不落的全都認識,而且貌似關系都很熟,哪怕是更大的領導,王友來開**談,也都很給他體面,沒有嫌棄不理。
九品芝麻官?
至于?
王友來的回答很傲嬌,也很有趣:再大的官,躲得過天災**,卻躲不過生老病死,生病時誰能不求醫?
醫務局,就是這樣一個被瞧不起、又惹不起的神奇之地……
離開了和州府衙,蘇夕曉并未直接回家。
與蘇老燦、裴羽一起去看了沈南琛提供的幾處店鋪位置后,很快便敲定下一家。
這一家店鋪之前是布料坊,位置略有些偏僻,未坐落在和州府的繁華街道,但清幽安靜的環境和已有的整潔裝修,讓蘇夕曉一眼便相中這里。
當然價格便宜,是她敲定此處的最后一塊板磚。反正她如今是府衙醫官,不愁沒有病患上門,同等價格,自當選擇位置寬敞。
醫館的位置敲定,郭奴兒和蘇老燦主管后續的裝修,蘇夕曉又馬不停蹄地帶著裴羽去了打造手術工具的精匠鋪子。
這家精匠鋪子,是沈南琛親自引見的。
不僅醫務局的專屬用具出自這家鋪子,海防港口建造一些特殊的小型利器,也會把這家鋪子的精匠師傅找去。
蘇夕曉拿出圖紙,老板和精匠師傅便眼前一亮。
精致的彎針、鉤針、穿針、引線針各有三四種,其他的鉗子、剪子、鑷子、刀,各有七八類。
每一種器具都各有標號,長短、粗細、規格標注清清楚楚,圖樣畫得也格外精致好看。
精匠師傅和鋪子老板頓時看蘇夕曉的眼神便不一樣。
難怪蘇醫官能獨身救治一百多人,就這千奇百怪的物件,就比其他醫官檔次高了太多太多了。
老板好奇,小心翼翼地請教蘇夕曉,這些物件如何處置傷口?蘇夕曉倒是痛快的給他和精匠師傅一樣一樣講了明白。
講得細致一些,師傅制作時會更加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喋喋不休的兩片嘴,從日頭微落一直嘚啵到天色大黑。
實在是肚子太餓,蘇夕曉才干了已經涼透的茶,結束了今天的知識普及和最后一項任務。
匠鋪老板很興奮,承諾六日之后可出一批刀剪鉗針,移動的手術床制作的時間會久一點,恐怕要等春節后。
但師傅們保證,移動手術床一定打造完好,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挑戰。
……
起早貪黑的忙碌了六七天,蘇夕曉整整瘦下去一大圈。
不過醫館也終于完成裝修,確定在臘月初八這一天正式開業。
開業的第一天,醫館免費義診:從巳時初-酉時末。
酉時之后,蘇家在酒樓包了桌席,主要是請醫務局的人吃上一頓。
這一點是蘇老燦強烈堅持的。
蘇夕曉對此不屑、更不想去操心,也就隨老爹的意思答應了。
府衙醫官的醫館開業,即便沒有提早做義診宣傳,前來排隊的百姓也不少。
畢竟蘇夕曉獨身救治百人的傳聞還沒散,好奇的、試探的和真心求診的全都前來討巧湊趣,也想見識一下傳聞中的女醫官手藝是否真的那么神奇精湛。
蘇夕曉的心里美出了鼻涕泡泡。
即便今日免費義診不收錢,但救治任務的數字在蹭蹭漲。
同谷縣一天能治療十個病人都難得,現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