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世雷沒有回答他,只是默默地偏過頭,看了一眼窗外。
在心里盤算著,距離武侯小區還有多遠的距離,大約需要多長時間。
然后繼續說道:“反恐最小作戰單元,為三人警組協同戰術。”
“小組由三名特警組成,一人為持棍手,一人為持盾手,一人為持叉手。”
“顧名思義,就是分別持有警棍、盾牌和防暴叉。”
“三人根據裝備的不同特性,在小組行動中靈活站位,承擔打擊、掩護和警戒的職能。”
“其中,警戒和掩護,為單體主動職能。”
“在執行勤務時,小組單體警力主動承擔該職能,且貫穿始終。”
“打擊為整體被動職能,明確指揮口令后,特警小組協同行動。”
“三人相互依托,進行警戒、掩護,為整體打擊處置創造條件。”
佘世雷的解釋,聽上去有點拗口。
吳宗翰一邊聽、一邊琢磨,還是感覺自己的思路,不太能跟得上前者的說明。
一直沉默不語的王杰,看出了吳宗翰的處境。
好心用一句話,幫他點名了本質。
道:“聽到這些東西,你不用慌……”
“說白了,就是作為持棍手,打擊是你的主要職能,可這同樣是整個小組的事情。”
“你會有其他人的配合,不要有太大的壓力。”
“哦……”,吳宗翰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就聽佘世雷,還在背課文似的,滔滔不絕地分析著,持棍手、持盾手和持叉手的職責分工。
道:“持棍手的主要作用,是警戒打擊。”
“利用警棍良好的機動性,靈活負責側翼后方等視線盲區的警戒。”
“還可以利用警滾伸縮的特性,變化它的長度。”
“對危險目標進行攻擊,創造空間條件,保護其他成員。”
“像我們中隊集體作戰時,遇到重大或者棘手警情,通常會由兩個反恐最小作戰單元一齊上。”
“一個單元的持棍手,使用伸縮警棍。”
“另一個單元的持棍手,使用警用長棍!”
“至于持盾手,他的主要作用,就是防御敵人。”
“這個應該不需要我多說,很容易想明白的……”
“就是利用盾牌自身防護的優勢,防護自身和隊友,爭取更多時間,為打擊創造條件……”
“還有……震到了被逼急的時候,盾牌也是可以直接用來攻擊敵人的!”,孫慶博補充說道。
佘世雷看了看孫慶博,知道他所言非虛。
但還是沒有深入闡述,使用盾牌發起攻擊這一話題。
接著自己剛才的內容,往下道:“持叉手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危險目標的軀干部位。”
“得在持盾手的配合下,與危險目標保持安全距離,出其不意將他控制。”
“當然了,在必要的時候,也是可以利用防暴叉身,直接擊打危險目標,使其喪失反抗能力的。”
“一般情況下,持棍手、持盾手和持叉手,三人會采用‘正三角’的站位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