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趙麟點頭,禮部尚書也是重重地松了一口氣,旋即笑著說道:“此子名叫李慕風,家學淵博,出身名門,從小便有才名,為江南才子之首。”
“他對陛下也是極為仰慕,所以將自己的名字,都改成了李慕風。”
“微臣覺得,可堪狀元之選……”
“不。”
趙麟搖了搖頭,“這篇文章,文采飛揚,但實用不足,難當大任。”
這篇文章,通篇都在吹捧他如何英明神武,實際內容卻十分有限,關于平定天下的具體策略,更是涉及得少之又少。
“不可為狀元,可為探花之備選。”
趙麟將李慕風的文章放到了一邊。
這個李慕風,或許是有些才學,但骨子里卻是個馬屁精。
既然是江南才子之首,那就先給一個探花吧,給天下儒林一些顏面。
“探花?”
禮部尚書和兩位侍郎皆是愣了愣。
狀元之才,直接就被趙麟一句話,變成了探花候選。
這名次降得也太多了點吧。
不過他們不敢質疑皇帝的決定。
稍后,趙麟又拿起了預定的榜眼文章,翻閱了起來。
這篇文章,讓趙麟眉頭大皺。
如果說李慕風的那篇文章純屬是拍馬屁的話,那么這篇榜眼的文章,就完全是狗屁不通了。
此文,是一名不懂軍國時政的門外漢所寫。
最關鍵的問題是,這篇文章的主人,還在這篇文章中,將自己描繪得一副文武雙全的形象。
他引用了各種兵法經典,但卻是生搬硬套,紙上談兵。
這樣的人,要是用了,那必定是禍國殃民的廢物。
“這個人,直接踢出三甲之列,列于末尾。”
趙麟直接將這榜眼的文章丟給了禮部尚書。
“是是。”
禮部尚書額頭冒汗。
趙麟繼續翻看下一篇文章。
原定探花的文章,同樣被趙麟踢出了前三甲。
理由一樣。
空有華麗辭藻,沒有實質可行的策略。
接下來的文章,文采也很不錯,能夠通過鄉試和會試的人才,無一不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文章差不到哪里去。
但是,他們卻都入不了趙麟的法眼。
如此,直到趙麟翻閱到第十三篇文章時,方才有種眼睛一亮的感覺。
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縱橫論》。
趙麟看后,倒是頗覺滿意。
這篇文章,主要是從外交方面著手。
通篇講述的是縱橫之道,遠交近攻,以及具體的實施策略,如和親,離間,貿易等手段,來逐步地實施平定天下的步驟。
文章末尾,署名“崔渙”。
“這篇文章不錯,可列入前三甲。”
趙麟點了點頭,將這篇《縱橫論》留在了桌案之上。
禮部尚書有些發愣。
在他看來,這《縱橫論》上所寫的手段,都是一些微末小道,有一些,甚至有辱國格。
比如和親,就是很傷國家顏面,所以,他們才將此人放到了第十三位。
沒想到,居然被趙麟列入了前三甲之中。
果然,皇帝的眼光,就是這么地特別啊。
在崔渙的《縱橫論》之后,趙麟就再也沒有看到過合適的文章了。
幾十篇文章看下來,趙麟也是頗感疲倦。
后面的文章,質量越來越差。
通篇內容,乏善可陳。
趙麟的內心十分失望。
看來,這批貢士里面,并沒有很驚才絕艷的人存在。
方才的崔渙,在趙麟的心里,也就是個榜眼的人選,要當他的狀元,這篇文章還不夠。
如此,直到趙麟翻到最后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