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陛下!”
楊猛立刻踏步出列,領旨謝恩。
看來外界傳言非虛,陛下,真是一位唯才是舉的圣君。
“楊猛、崔渙、李慕風,皆入翰林院,為翰林院編修!”
“其余人等,由吏部選調,暫留京城,聽候任命。”
“欽…此!”
禮部尚書將旨意宣讀完畢。
“謝主隆恩!”
一眾貢生皆是跪伏參拜,神色恭敬。
楊猛、崔渙、李慕風三人進入翰林院,前途無量。
雖說,其他人不如這三人有前途,但他們也都將被調入朝堂之上,或是前往地方出任父母官,將來,也會有機會成為大宋朝的股肱之臣。
第二天,清晨。
朝堂之上。
除去那滿堂文武百官之外,今日這朝會上,已是多出了三張新面孔。
他們便是本次科舉殿試的前三名。
狀元楊猛。
榜眼崔渙。
探花李慕風。
他們因為在殿試之中的優異成績,被趙麟直接授予翰林院編修之職,進入翰林院,自然可以在這朝堂之上,獲得一席之地。
而且,這三人無疑是三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前途無量。
不過,對于趙麟挑出來的狀元人選,群臣的內心,顯然是頗有微詞。
他們的目光,皆是落在了那三人當中,站位最先的一人身上。
他們所看好的李慕風,僅僅得了個探花的名頭。
而這個楊猛,素有狂生之名,在儒林中名聲不佳,他們當然很不喜歡此人。
但是,這楊猛卻偏偏被趙麟選中。
還陰差陽錯地被欽定為了狀元。
他們實在不知道,他們的這位陛下究竟是怎么想的。
“今日,朕打算給諸位愛卿看一篇文章。”
就在這時候,趙麟擺了擺手,一名太監便從他的身側走了下去,將一篇篇文章發給了群臣。
等群臣看完文章后。
趙麟方才巡視著文武百官,問道:“眾位愛卿覺得,這篇文章怎么樣?”
在趙麟的注視下,兵部尚書出列,向著趙麟躬身行禮,道:“微臣認為,寫這篇文章的人,有驚世之才,可為宰相。”
“微臣也覺得,此文針砭時弊,對癥下藥,堪稱一篇當世奇文,此文作者,可為樞密使。”
又是一位大臣出列道。
宰相,樞密使,一個是百官之首,一個掌握軍政大權,都是國之重臣。
一篇文章,就可以得到兵部尚書如此高的評價,可見這篇文章的含金量之高。
趙麟坐于龍椅之上,嘴角卻是掀起了一抹淡淡的弧度,“這篇文章,正是楊猛在殿試中所寫的《平天策》。”
話音落下,那堂下的群臣,頓時鴉雀無聲。
不少人的眼中,皆是浮現出了一抹驚異之色。
這篇驚世奇文,居然是楊猛這個狂生寫的?
這讓他們的臉色,都是有些不大好看起來。
“諸位愛卿現在覺得,楊猛之才,是否當得起這狀元的位置?”
趙麟朗聲說道。
百官盡數沉默。
旋即,趙麟趁機宣布道:“此文中提出的‘先易后難,先南后北’這八個字,可為我大宋朝平定天下之國策。”
“朝廷各部,都要以這八個字為準則,從即日起,開始實施。”
趙麟此話一出,今后整個大宋朝發展擴展的方向,無疑都是被當場定了下來。
舉國之力,向南發展。
那就意味著,對待北莽帝國,暫時要采取守勢,全力對付安南國。
先定南方,再北定中原。
所有的朝廷機構,都要圍繞這個基本國策而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