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羽扇綸巾的人影,便是前日在朝堂上震驚群臣的諸葛亮。
當日,諸葛亮還只是一介平民。
但如今,這位諸葛亮先生,已經搖身一變,變成了大宋朝丞相,百官之首。
朝堂上所有的大臣,都必須得唯這位丞相大人的馬首是瞻。
趙麟微微地靠在龍椅之上,掃了一眼這大殿朝堂,目光落在了諸葛亮的身上。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近侍太監剛剛說完,那居于百官之首的諸葛亮便走出了隊列,對著趙麟拱手道:“啟稟陛下,臣有本啟奏。”
諸葛亮走到了殿前,朗聲說道:“啟稟陛下,如今大宋朝國力日盛,國運昌隆,四海升平,百姓安定。”
“但是,在這治世之下,卻藏著許多隱患。首先,大宋朝的官吏制度,就存在著巨大的缺陷。”
“全國官員數量龐大,每個月都消耗掉國家大量的餉銀,然而官府人員冗雜,遇事推諉責任,辦實事的人少之又少,行政效率低下……”
“臣以為,必須將整頓吏治作為當務之急。明確天下官員的考核標準,務必做到‘有功則升,無功則黜’。”
“考核出色的官員,可以破格升遷;而沒有達到考核標準的官員,則削其俸祿,降其職位,嚴重者清退裁汰……”
諸葛亮的話在這金鑾殿上響徹了起來。
剎那間。
滿朝文武的臉色都變了。
諸葛亮的這番話,是在挑戰整個大宋朝的官場體制啊!
以前,他們這些官員,只要不通敵叛國,不得罪皇帝,基本上都能留在官場上,直到正常退休。
退休致仕之后,還依然能夠享受朝廷的俸祿。
但是現在,諸葛亮竟然準備對他們動刀了。
所有官吏都要進行考核!
嚴重者竟然還會有被清退的風險!
這相當于在他們的頭頂上懸了一把刀,只要沒有達成考核目標,這把刀就會落下!
一時間,滿朝官員皆是議論了起來。
龍椅上的趙麟,則是陷入了沉吟之中。
諸葛亮站在大殿上,拱手繼續說道:“陛下,臣以為,為官者,當為百姓之父母,造福一方,若是碌碌無為,白拿朝廷俸祿,豈非成為了大宋朝的蛀蟲?”
“因此,建立嚴格的官員考核制度,已刻不容緩。如此,方能掃清官場中的怠惰之風,為官者才會有動力,奮發向上,為國效力。”
諸葛亮根本沒有理會身后交頭接耳的文武百官,依舊是旁若無人地道。
對于諸葛亮來說,他只效忠于趙麟一人。
在其位而謀其政。
趙麟既然將丞相這么重要的位置給了他,那他便不能辜負趙麟的任命。
丞相乃天下官吏之首。
那他做的第一步,便是整治天下官吏!
將拿朝廷俸祿不辦實事的廢物,踢出官場!
趙麟坐在龍椅之上,良久之后,方才巡視著大殿內的群臣,開口道:“眾愛卿覺得,諸葛丞相的提議如何?”
對于趙麟而言,諸葛亮的提議,無疑是切中要害。
在他看來,如今大宋朝的官員們太安逸了。
除了少部分官員外。
大部分的官吏,都是安分守己為主,能保住烏紗帽即可,缺乏進取精神。
如此一來,自然對整個官場造成不良的影響。
按照諸葛亮的提議,建立起官員的考核和績效獎懲制度,必然能夠激起天下官員奮勇爭先的精神……
整個大宋朝,也會在此影響下,蒸蒸日上。
有百利而無一害。
但是,趙麟預料,此提議,肯定會招來大部分官員的反對。
“陛下,臣認為此事有違祖制,萬萬不可。”
“不錯。這天下官員們負責的事務各有不同,考核標準如何制定?恐怕很難做到兼顧吧?”
“陛下,我等為官不易,每天要處理多不勝數的問題,已是心力耗竭,頭昏腦漲,如今還要應對如此苛刻的考核,實在是應付不過來啊。”
“……”